若是說桃源郡在整個天啟朝是小地方, 那麼坐落於桃源郡邊緣的桃陽縣就得被稱之為窮鄉僻壤。
之所以取桃陽縣這個名字,純屬因為此地陽光較於桃源郡的它地要充足不少。
時至春耕,這些一輩子都未走出過桃源郡的樸實農人,和往年一樣都得早早去地裏耕種。
結果……就在大半月前新的官老爺聲稱要讓他們種植新物, 叫, 叫什麼棉花?
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人, 上頭的安排自然是要聽的, 反正種什麼糧食都相差不大,再說他們也不挑食, 隻要能有口飯吃就行。
然而之後才曉得這棉花是不能吃之物, 縣裏有和雲州人往來的老百姓聲稱, 這棉花又叫白疊子,是那些達官顯貴最愛觀賞的一種花卉,等到盛開之時那便是白茫茫一片, 宛若下雪一般,甚美。
這消息自從傳來了,全縣上下誰不是哭天抹淚, 捶胸頓足?
“大人,種不得啊, 這棉花不能吃不能喝, 若我們都種了此物, 我們全家都得餓死啊。”
田地裏,丁有財跪在地上衝縣裏派下來的差役不住地磕頭哭求。
蒼天呀,本來他們就過得艱難, 種些糧食勉強度日,如今新來的官老爺子為了賞花是斷絕他們的活路啊。
那差役擺擺手,苦著臉道:“這事兒我做不得主, 這是郡守大人下的強製性死命令,必須種棉花,說是棉花可以做被褥做冬衣,以後大家都可用來禦寒了。”
差役想想又道:“郡守一家是仙人,不會坑害老百姓的。”
什麼禦寒,他們隻曉得牲畜皮毛能禦寒,就沒聽過地裏種出的花兒朵兒能禦寒的,全是幌子!
因是強製性種植,縣裏派了不少差役監督,還安排講解,無奈這些農人不信。
事關未來的口糧和性命,這些農人待到夜裏差役回去後,摸黑把棉花種挖出來重新種上粟米之類。
賀常林,宋一清大人手下的人,奉命拿著地圖來尋資源,他們要找的就是石油,一種黑色像油卻可燃的水。
賀常林已帶著幾十個屬下來回奔波了好長一段時日,坑都挖了快百個了,還是一無所獲。
賀常林就挺鬱悶,這仙人給的地圖竟也是有錯的?怎麼都找不著。
他們出行尋資源是有公費的,不過為了節約經費,賀常林他們沒有去住酒家,而是借住在老百姓的家裏,每日給些銀錢。那些老百姓能拿錢,都歡喜給他們一間屋住著。
賀常林這兩日就住在丁有財家裏,他夜裏燃著燭火研究仙人和宋大人繪製的地圖未睡,聽到丁有財他們有動靜,忙探頭看去,瞧見他們摸黑帶鋤頭賀常林就知道出啥事了。
賀常林忙吹了蠟燭去外麵阻止丁有財,丁有財被發現了又是坐地嚎啕大哭,大罵著新的官老爺不給活路。
賀常林眼皮子一跳,哪裏允許有人罵仙人?若無仙人,他哪裏有機會辦這種大事?
賀常林想想道:“丁大哥,仙人從不害人,我在學堂旁聽過課程,仙人們把作物分為了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這棉花估摸就是經濟作物。”
見丁有財不明白,賀常林又舉例道:“丁大哥知道黑石村嗎?他們村子的田地畝產更低,還不如你們。可他們如今也不種地了,還富得流油,我聽說他們村好些村民都能吃上肉了。”
丁有財頓時被吸引了目光,這老實巴交的農家漢子著實弄不明白不種地怎就富得流油了,難不成是去從商了?從商需是商戶,可是天啟朝對於戶籍管理非常嚴格,想從農戶轉成商戶不容易。
賀常林笑著解釋道:“他們現如今替仙人們開采黑石狠賺了一大筆錢,有錢自然就能去集鎮上買糧食,不定需要自家種。同理哪怕你們種的東西不能吃,隻要有錢就能買到糧食,我可知桃源縣和新城急缺棉花呢。”
丁有財若有所思,賀常林也不多說,而是直接去了外麵把同行的小夥伴給弄醒,也不忙著去找石油了,得趕緊把這些村民說通,免得抹黑去種地!
勸了一兩天,雖還有頑固分子,但大家都捏著鼻子默認種棉花去了。
這天,天已黑盡,桃陽縣不比新城自然遵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都早早躺下了。
丁有財被屋外的犬吠聲驚醒,正巧尿急想去上茅房,整個人才剛剛踏出去,腳下的地麵猶如一隻咆哮的巨龍,整個地麵瘋狂地上下抖動起來,院中的果樹傾斜,那瞬間丁有財都站不直身體了。
丁有財臉色煞白:“地、地龍翻身?”難不成是仙人在懲罰他們?
丁有財看到房子在抖動,一層砂石像倒水般一泄而下,他清醒過來大喊:“大家夥快些起來,別睡了快起來,地龍翻身了!”
完了。
-
桃源縣新城的作息時間推後了不少,城中有夜校班,有些廠子晚上還得做活,大家都睡得比較晚。有些好學的學生,還會燃著燈火夜裏看書。
用過晚飯,趙曦正和陳衡討論著興辦教育之事,馮平便進來說桃陽縣老百姓對種植棉花頗有抵觸。
這顯然是偏遠老百姓對新政還不怎麼了解的鍋,這些老百姓可不像他們當時無條件相信國家政策,一旦出點新政就覺著上頭又要坑他們了。
趙曦秀眉微蹙道:“桃陽縣縣令幹什麼吃的?沒給老百姓好好宣傳麼?”
馮平拱手道:“仙人,政策口令經多人之口總會有些變味。先前觀閱仙境之書,我便想著可否郡內也能辦個報館?全郡各種新政登報售給百姓,便能直接了解時下政策安排。”
馮平頓了頓又道:“報紙可分多個板塊,這報紙為了能吸引老百姓的注意,可以登載些奇聞異事。”
趙曦頓悟,這就不和以前報紙上連載小說是一個道理麼?他們穿越之前,公眾號還有各種稀奇噱頭的標題吸引人點擊閱讀呢。
趙曦若有所思起來,馮平這是想靠著報紙捏住輿論的咽喉,她想起曆史不少造反搞事,多是領袖誇大其詞造謠生事,若有報紙老百姓就能更為快獲得上麵傳遞的信息,就能減小這種事。
最近造紙廠和印刷廠在郡內其他縣也逐漸辦了起來,紙張供應應該不成問題。老百姓不識字沒關係,一個村總有一兩個讀書人可以幫忙念報。
趙曦正考慮著,忽而聽到屋外一陣犬吠,是大黃?
再下一刻,頭頂的水晶吊燈搖晃起來,燈影在雪白的牆壁上搖晃,所有人心裏都是咯噔了一下。
趙曦驚道:“地震了。”
陳秀才也開口:“地龍翻身?”
趙曦忙扶住抖動的書桌,衝一旁嚇得臉色慘白的陳衡和馮平道:“沒關係,別墅是防震的。”
普通小區都能防七級地震,更別說這是爺爺的豪華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