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發電(1 / 3)

大明是趙曦極為欣賞的一個朝代, 不和親不割地也不賠款,所以商量之後最終把國號定為大明,希望他們趙家在這個陌生的時代所建立的王朝也能有朱明的骨氣。

老百姓不曉得這些, 隻知道日和月便是明,亦象征著以往的黑暗將被照明。

國號大明,上下無異議。

處理完登基事宜後,身為女帝的趙曦辦的第一件事, 便是針對前朝舊臣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一些自詡忠心的朝臣早在正錫帝頒布退位詔書當日自縊了,剩下的全是歸降的大臣。

天啟朝朝堂混亂,雖有不少頗有才幹的大臣, 但也不少屍位素餐的庸碌之輩。

朝代更迭, 當然不可能殺死所有舊臣, 趙曦他們一家也不是這種嗜血狂魔。

針對這些舊臣進行了一次集中考核,考核不成功者自行辭官,否則就不能怪女帝不給他們麵子直接罷官。

考核, 就是考試。

這些舊臣一輩子都未聽過這等事滿是嘩然, 深以為這莫不是女帝針對舊臣所行的苛刻法子?

“蜀州三州如今行的選官製度便是此法,我們能考的諸位便考不得了?”從蜀州調往江南京都的官員並不少,其中多是從統考脫穎而出的臣子。

李相為這次考核還特意去拜訪了當初蜀州首屆統考第一名的陶思禮。

這次舊臣考核讓趙曦大致掌控了手下舊臣所具備的能力, 那些庸碌之輩在考核成績出後,自行辭官。

朝堂空出了許多位置, 趙曦也不含糊, 直接從蜀州調人過來。

考過了統考的考生也不是一上來就能直接當大官的,無一不是從蜀州各郡縣的小官開始做起,趙曦按照政績調了些頗有才幹的人才過來。

好在如今從蜀州到江南,坐船也不過兩三日的功夫很快,交通的便利讓這些離別之苦少了許多。

無數舊臣看到女帝從蜀州調來的官員, 除去世家子絕大多數竟是寒門子弟,這些寒門能念書也就罷了,竟還有不少的女官!

趙曦是女帝,可因為她是仙女是仙人與眾不同,這普天之下的女子又有幾人能及仙子?為何她們這些普通女子也能入朝為官,與男子平起平坐?

這些女官的出現讓不少朝中大臣感到不忿。

“你若也能考到榜上第一,再來質疑我。”被調來的為首女官語氣冷淡,眼神裏頗為不屑。

那大臣未想到此女竟直接懟人,當即氣得漲紅了臉,有些氣結道:“你——”他的舊臣考核不過剛剛擦線合格而已……

趙曦對此女頗為欣賞,她是蜀州第二次統考的榜首,趙曦還記得當時她考到榜首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無數考生質疑要求查看考卷,最後還被打臉收場。

無數朝中舊臣看著那些女官,以及蜀州來的臣子們習以為常的神色,隱隱有了不詳預感。

果真,女帝麵向大明所有百姓首開恩科,無論性別,隻要符合年紀要求,且家中三代無作奸犯科之輩,皆可報考。

按照趙旭的說法,蜀州相對整個大明,其實就是一個試點的地方。蜀州實行的一些新政隻要無錯,那麼就可以推廣至其他州郡!

蜀州和雲州的老百姓倒是淡定,他們早已習慣了,不少人家家中還有備考的學生呢。

然而對於其他州郡,包括荊州的百姓來說都是開天辟地的驚人舉措,無數寒門子弟激動地奔走相告,一次又一次詢問是否真實。

“那朝廷的告示中說作奸犯科之輩三代都不可報考,偷……偷竊算麼?”江東郡裏,一中年漢子坐在酒樓裏吃飯,聽到人人都在議論,忽而想到什麼臉色煞白煞白的,小聲問道。

酒樓裏正有書生拿著《大明日報》高談闊論,聽到二樓那中年漢子的詢問,反問一句:“可曾被抓入獄過?”

那漢子忙不迭搖搖頭:“未曾未曾。”

書生:“那便無事,按照女帝陛下的詔令,若是被抓入獄者,三代不可報考。”

那漢子聞言大鬆了一口,忙擦去額上的汗水。

可周遭還是出現了些哀歎之聲,顯然有人或多或少因犯事兒入過牢獄,他們便失去了這個機會。

他們失去也就罷了,思及連累兒女,甚至還拖累了未來還未出生的孫子孫女就悲痛不已。

“咱們行事前萬望考慮一下家中子女親友,莫要做出後悔莫及之事。”有百姓感慨道。

他們是泥腿子無錯,可誰知自己的娃兒孫兒未來會有出息不呢?有些事做之前還是得三思而後行呀。

這則詔令一出,竟讓不少州郡的犯罪率下跌了不少。

蜀州不少臣子都有了施展的空間,被調往了大明不少州郡去辦事。

趙誌民和王雪琴更是再度激起了老本行的熱情,江南富庶擁有那般多的肥沃土地,竟隻有那點糧食?無數老百姓還吃不起飯吃不上肉!

他們哪裏還享受什麼“太上皇”、“太後”的退休生活?直接重新幹起了老本行!

趙誌民和王雪琴直接下令叫來了蜀州各大大學裏,農科院精英和畜牧養殖學的英才過來,一起帶百姓種田養殖。

天啟朝養豬第一人周元自然在此名單之中。

周老員外硬生生沒想到,這個他認為一向不成器的小孫子,竟成了他們周家最有出息的一個,真讓他搞養豬養出了個盛世,如今更是門徒遍地,江南百姓追著他學習養豬之道,從此青史留名,周家祖上無人可及。

趙曦也知道,對於廣大的老百姓來說,解決了亂世危機後最要緊的就是吃飽飯,不能吃飽飯所有新政都是白費。

所以對爸媽所行之事全力支持,還替他們大力宣傳各種種植養殖的好處。

“陛下,農科所那邊的大學生們希望能夠申請一隻戰船前往崖州。”

崖州,便是海南。

趙曦先是一怔,隨即接過呈上來的奏疏快速掃過,“搞雜交水稻研究的那批農科院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