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都市報報道,父親早逝,母親身患重病癱瘓在床且神誌不清,90後男孩閆希來毅然將母親從老家景縣安陵鎮閻辛莊接到學校附近的出租房裏,一邊讀書,一邊照顧母親。帶著重病的媽媽上學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閆希來從不叫苦,他說:“永遠和媽媽在一起,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幸福。”
■事跡回放
帶著病媽上學是責任更是幸福
2005年,閆希來的父親患食道癌,花光了家裏的所有積蓄。父親去世後,患腦血栓癱瘓在床且神誌不清的母親成了閆希來的唯一親人。那一年,閆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景縣中學。
“我要到縣城上學,媽媽怎麼辦?媽媽不能沒人照顧呀!我要帶著媽媽一起去上高中。”閆希來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民房,把媽媽安置了下來。就這樣,閆希來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生病的母親。
每天淩晨5時,閆希來準時起床。先煮上飯,然後為媽媽倒尿桶,伺候她穿衣、洗臉、梳頭。在媽媽吃飯的空兒,他就去燒一壺開水,將暖瓶和茶碗放到媽媽床前的椅子上,一切準備妥當,才能背著書包去上學。中午閆希來先在學校食堂簡單吃幾口飯,然後奔回家,將多做出的早飯給媽媽熱一熱。晚自習結束鈴聲一響,閆希來又匆匆趕回出租房裏,給媽媽做晚飯。和別人不一樣,對於閆希來而言,所有的家務都隻能擠這些零碎的時間幹,一天睡5個小時是很平常的事兒。
每月幾十元錢的低保金,老家幾畝地一年800元的承包費是閆希來的全部收入,而租房、吃飯、看病每一項都離不開錢,微薄的收入迫使他把日常開銷壓縮再壓縮,他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兒花。難能可貴的是,閆希來非常自立,班裏的學生想給他捐點兒錢,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雖然神誌不清的媽媽會給閆希來製造一些麻煩,帶著媽媽上學也很艱辛,但閆希來從不叫苦,他說:“爹活著的時候,他是我的精神支柱,如今爹走了,娘就是我的依靠。我要永遠和她在一起,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幸福。”
■人物回訪
這個冬天,母子倆感到格外溫暖
12月1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閆希來與媽媽租住的小屋,小屋裏暖意融融。據閆希來介紹,在報道刊出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縣裏相關部門的關心下,閆希來獲得了資助金,南京的一位好心人還寄來了錢,縣計生部門送來了取暖用煤,好心人還送來了冬衣,學校和老師從學習生活上給他以幫助……這個冬天,母子倆感到格外的溫暖。
記者到來時,閆希來媽媽正在發病,她手舞足蹈地大喊大叫,閆希來正耐心地笑著勸說,看到媽媽要下床,他趕緊給媽媽穿鞋子,沒想到媽媽一把把鞋子搶了過去,不允許閆希來靠近她。
因為要趕著上課,中午時間很緊張,閆希來好言好語地勸著媽媽,懇求媽媽吃飯、喝水。但媽媽的勁頭上來了,說什麼也不聽話了。“聽話,來吃口飯,來喝口湯。”閆希來的聲音又慢又溫柔,好像在哄小孩子一樣。終於,媽媽在他的安撫下,安靜下來,像小孩子一樣依偎在閆希來的懷裏吃起飯來……
喂媽媽吃完飯,又喂了些水,見媽媽真的安靜了,閆希來趕緊去燒了一壺開水,將暖瓶和茶碗放到媽媽床前的椅子上,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他騎車匆匆忙忙地向學校奔去。
閆希來說,高考一天天臨近了,他會加倍努力學習,爭取考個好大學。考上大學後,他還會帶著媽媽一起去上大學。
■報道影響
報道刊發後,全國近百家報刊、網站進行了轉載,引起了全國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數千網友紛紛留言,稱讚閆希來是“真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中央電視台一套對閆希來進行了深入采訪。北京電視台、河北電視台將對其事跡進行報道(考慮到閆希來在讀高三,計劃在他畢業後進行采訪)。
■讀者感言
廣州網友:真感動,不禁眼淚直流,我也要更加孝順我的父母。
景縣中學高三年級主任吳燕:閆希來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對母親的孝行、對母愛的感悟,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孝敬老人的美德。另外,閆希來學習成績也很突出,德才兼備,為90後樹立了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