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的事情,我也知道,就由我來講述下吧。”在一邊的蔡正華話接口道。
“以上差不多就是眾所周知的正史。那麼接下來,就是野史和疑問了。那麼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如果和氏璧真的是恒石,那麼他的起源是什麼時候?我們假設大地之母真的就是先知的恒石材料,那麼這塊石頭肯定隻有先知的工藝才能將此製作成圓環狀,因為恒石雖然沒有大地之母堅硬,但也不是什麼戰國年代隨隨便便的青銅器能開鑿的。那麼問題來了,卞和是和氏璧的保管者還是偶然間的獲得者,在他之前這塊寶石又是誰保管的?是個人還是某個國家?第二個大問題,卞和將和氏璧給楚國,已經又落到後麵的趙國,趙國肯定知道和氏璧的堅硬之處,那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真的算是在賭博了,他很清楚這塊石頭摔在地上不會碎掉的,而後來藺相如將和氏璧帶回趙國後,這塊傳國寶玉後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要知道趙惠文王之後有趙孝成王,往後又是趙悼襄王,再往後是趙王遷以及其兄趙嘉………截止到趙國滅亡,和氏璧是否還在趙國無法確認。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秦滅趙國之後,和氏璧是否到了秦始皇的手中,秦朝後麵兩千年的時間,再也沒有聽到過有關和氏璧的信息……”
蔡正華講完這些的時候,其他人都在思考,隻有潘安滿是吃驚的表情,小聲嘀咕道:“我說,華哥!這些東西,我記得是我們在來的路上,王隊為了節省時間給我們講的,你丫怎麼能記得這麼清楚,我印象中你對曆史沒什麼興趣啊……我老潘當時完全沒認真聽,就記得個完璧歸趙的典故……”
蔡正華用胳膊肘頂了一下潘安,讓他閉嘴。潘安吃痛的瞬間,倒也反應過來,瞪著眼說道:“我靠,你該不會,當時就對她有……”
後麵的兩個字沒說出來,潘安就又吃了一擊。他們說話雖然小聲,但被趙韻寒聽得一清二楚,趙韻寒在路上也知道了王淩菲是因為救蔡正華受到傷,此時心裏滿是歡喜。
王淩菲補充道:“正……蔡正華剛剛講的就是一些基本資料,我看過一些其他方麵的推斷,關於之後和氏璧銷聲匿跡的事情,有一個推論我比較偏向於。首先和氏璧作為傳國的寶玉,肯定不會輕易丟棄,除非是滅國,所以有專家推測,秦國在攻陷邯鄲城的時候,王翦大將就已經拿到了和氏璧。王翦橫掃三晉,攻滅楚國,身為四朝元老,功高蓋主,卻是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最後可以善終的大將。這裏有兩種推測,一種猜測是王翦私藏了和氏璧,並沒有俸給始皇,當然這種可能性很低;另外一種則是,王翦奉獻和氏寶玉給始皇,這個具體時間點雖然未知,但極有可能是他順利退隱的籌碼。為什麼這樣說呢?是因為有幾個時間點十分巧合!楚國是在公元前223年被王翦滅掉,無論秦王怎麼勸都要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而秦始皇為前259年到前210年,此時的秦始皇已經36歲高齡。事實上,秦始皇巡遊求仙是在公元前219到前215,開始連續到東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邊等地巡遊,隨即開始迷戀嚐試不老之術!所以此時有專家出現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公元前223年左右,王翦隱退前才將和氏璧奉獻給了秦始皇,我們都知道恒石在受到射線的激發下,會大放光芒,想必王翦持玉這麼多年,肯定也發現了這點,所以趁機奉獻給了秦始皇,應該會說一些譬如‘老臣本打算研究完成後,再奉於我王,可惜年老沒精力再研究此塊仙玉’之類的話。恒石這種不屬於地球的上礦物就是放在現在也夠前衛,更何況當時十分迷信的古人,肯定會與神仙之術聯係起來,秦始皇在得到和氏璧後,也就有了後麵幾年的巡遊求仙需求……”
“那照你這樣說的話,和氏璧難道最後被秦始皇帶進了墳墓陪葬?”潘安捏著下巴問道。
“以上的僅僅都是參與調查的專家們的一些推測,隻能說剛剛的推測可能性是最高的!這樣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接下來的幾千年的時間中,從未見過和氏璧再問世!不過……”王淩菲輕聲的說道。
“難道……你們後麵派人去了秦始皇陵?”李青楓急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