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那種,就不會讓人有幸福的感覺了。
顧熙宸看她偷著樂的樣子,就無奈了。
有什麼辦法呢?
還不都是他寵出來的?
顧熙宸有些牙癢癢地想:就該哪一天,也放兩隻花花蝴蝶過來圍著他飛一飛,也讓她嚐嚐這滋味,明白明白他的價值,省得小丫頭飄起來,還以為他沒人要呢。
可是,他又怎麼舍得讓她緊張呢?
安慶徽是個實幹派,回去之後就抽調了廠裏的工程師過來,第二天就找了相關專家和廠子裏的骨幹開了個電話會議,大家碰了頭後,一致認為這個投資方向還是很可行的。
安慶徽也不含糊,當即就安排人去做可行性研究報告遞交董事會。
他這邊,則緊鑼密鼓地準備開了。
他還跟顧熙宸通了電話,確認了要去拜訪的教授名單。
顧熙宸忽然問:“如果這個項目實施起來,你打算引進哪裏的生產線?”
一條整車生產線,從建成到投產,所要花費的時間大概在一到兩年,金錢上的投資更是逼近十億。
如果有二期、三期項目,還要繼續追加投資。
安慶徽老老實實地道:“之前發動機生產線是跟日本合作的,在那邊我也算是輕車熟路了。而且微型車市場,日本更成熟一些。”
日本的車向來以舒適、省油為特點,是行業標稈,也很適合華國民眾的需求。
顧熙宸又問:“一條生產線從設計到施工、安裝,大概需要多次投資?”
他這麼問,自然是引進費加設備費了。
廠房、配套什麼的,那是不算在內的。
“正常來說,設備占到投資額度的六七成左右。”
顧熙宸想了想,然後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對國產生產線有興趣的話,我可以給你介紹人設計。”
安慶徽著實意外了一下:“國內有這個技術嗎?”
顧熙宸道:“有還是有的。不過還需要你綜合考量一下性價。我的建議呢,是可以從日本方麵拿一套設計方案過來,國內也請人給出一套方案,再請專業機構審圖、評估和比較一下,你從中選擇最適合你的。”
“評估?”
聽起來不錯的樣子,到時候哪個性價比高上哪個,有個選擇是好事。
而且跟生產線龐大的投資相比,設計費真的隻是“磨刀”的功夫。
難點在於誰來評估。
顧熙宸道:“國外有專業的機構,我們可以請人評估。”
安慶徽點頭:“那可以啊。”
得到了安慶徽的首懇,顧熙宸立即給H工業大學的教授打了招呼。
H工大是華國最早、資格最老的重工製造、機械工程界的高等學府。
他們的汽車專業在國內是最好的了,隻是跟國際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現在整個國家的科研投入都不高,整個行業都是缺經費、建不起實驗室的狀態,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因為經費捉襟見肘,不得不暫停了很多實驗,多做一些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