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缺糧問題(1 / 2)

鄉紳們沒有繼續在縣衙逗留,他們在摸清楚蘇言的態度後,紛紛告辭離去,留下一起湊來的“慰軍”物資,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蘇言笑臉將他們送走後,看著正在將東西搬進縣衙庫房的士兵,點了點頭。

“陳瑛,那三頭羊宰了,給兄弟們開開葷。”蘇言對著身旁寸步不離的陳瑛說道。

“遵命。”陳瑛領命,便帶人去把三頭羊牽走,他前腳剛走,後腳劉文敏就抱著一疊賬簿走了過來。

“主公。”劉文敏臉上明顯帶著喜色,“德化縣的庫房裏的東西已經全部清點了,這是新的賬簿,請您過目。”

“這麼快?”蘇言詫異道,距離他召喚出來到現在,可能還沒過去一個小時吧。

“因為有那個投降的知縣王榜和主簿一起協助,所以才會這麼快,主公,您先看看吧。”

劉文敏說著,將賬簿塞進了蘇言手裏,蘇言隨即接過賬簿,低頭翻看起來,賬簿是按照古代的從右往左,豎書成行的格式書寫的,蘇言一時間還沒有適應,好一會才能看懂上麵寫著什麼。

過了幾分鍾,等他看完賬簿,臉上也帶上了幾分喜悅的神色。

“沒想到這個小縣的庫房裏居然這麼富有。”蘇言說道,但隨後,他就意識到一個問題,說道:“一旦韃子得知德化縣淪陷的消息,一定會將我們困死在這群山之中,庫房裏存放的那些瓷器,我們又能用什麼方法送出去和別人交易呢?”

沒錯,縣衙的庫房裏除了白銀銅錢、布匹糧食等普通的儲備外,還有大量的被油紙包裹的陶瓷,這些陶瓷價值不菲,若是能送出去參與貿易的確可以給蘇言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可問題是,他們很快就會遭到清軍的封鎖,這些瓷器就隻能爛在庫房裏了。

德化縣生產的瓷器一直以來都通過泉州港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流向世界各地,若是蘇言能夠占領泉州港,德化瓷器可以成為他掌握的一個穩定的海貿收入,不過眼下說這些還為時尚早,蘇言隻能先記下來,日後再說。

劉文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苦笑一聲,道:“是屬下思考欠妥了,不過——”他話鋒一轉,“相信主公不會甘願局限於德化這一小縣,在我軍占領泉州港之前,屬下會為主公妥善保管這些瓷器的。”

蘇言點了點頭,這些瓷器對目前的他來說隻不過是意外之喜,更重要的還是庫房裏的白銀銅錢,以及糧食。

德化縣雖是小縣,但得利於瓷器貿易,衙門庫房內也算是有點小錢,林林總總加起來有兩千多兩銀子,存糧卻隻有不到千石,很符合福建一向缺糧的特點。

看著賬簿上的存糧數量,蘇言眉頭微蹙,他想起了穿越前曾經在書上看過的一項政策,問道:“常平倉呢?我記得太祖皇帝下令在各縣設置常平倉,裏麵應該會儲備糧食吧。”

“這些就已經包括常平倉了。”劉文敏無奈道。

“多年戰亂,再加這些年來糧食青黃不接,不僅要養活城中百姓,還要為朝廷兵馬提供口糧,倉內的存糧早已被消耗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