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要將忠武營調回德化整訓,可畢竟活人不會被尿憋死,蘇言還是在兩天後,也就是七月初三,基本控製了整個永春縣,並占領了各個要隘。
從某種角度來看,永春也可以算是個四戰之地,這裏要隘眾多,東南西北各個方向都設立了要隘,占領後不說將敵人全部拒之門外,起到阻截作用也不成問題。
在這兩天的時間裏,蘇言也派人聯絡上永春境內的抗清義軍,在得知永春縣城光複的喜訊後,他們紛紛從大山之中走出來,並在永春城外集結。
在看見這些義軍時,蘇言險些淚崩,這哪裏能稱得上是義軍啊,用乞丐軍形容他們更加合適一些,這些義軍的衣著服飾皆破舊不堪,人人麵帶饑色,手上的武器也隻有少量的鐵製品,大部分是就地取材,砍伐竹子製成的竹矛。
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堅持抗清而不投降,這些人的意誌讓蘇言都忍不住敬佩。
不過敬佩歸敬佩,蘇言本來打算把這些反清義軍整合吞並,納為己有,可在看見他們的狀況後,便打算了這個念頭,給他們發放了一些口糧後,就打發他們回家去了。
……
與此同時,馬得功也狼狽地逃回了泉州府城,和他一起逃回來的,還有永春縣令等人,他們口稱賊軍在擊潰清軍後,又趁勢攻下了永春縣城,如果不是他們及時逃跑,就全部陷在裏麵了。
福建巡撫張學聖才不管這麼多,按大清律例,地方官員皆有守土之責,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他於是直接下令將永春縣令押赴菜市口斬首,以儆效尤,同時又上書朝廷,彈劾馬得功。
同時,張學聖也向朝廷彙報了蘇言這夥義軍占據兩縣之事,稱:“蘇逆盤踞於萬山疊嶺之中,火器犀利,盔甲二百步內如紙糊,又聯林逆,占奪兩縣,與海逆(指鄭成功)相為表裏,若放任不管,養虎為患,則泉州危矣。”
張學聖聽進了馬得功的話,也將蘇言擁有能夠在兩百步之內擊穿盔甲的火器這一情報一並奏報到了朝廷,隨後,他也開始調集附近兵馬,防備德化永春二縣義軍。
德化永春被義軍攻占的消息並沒有被刻意封鎖,也迅速傳遍泉州府乃至周邊地區,一時間,泉州境內各種傳言不脛而走,每個人都知道了北邊出現一夥能夠全殲清軍漢八旗的義軍。
也因此,閩南地區反清鬥誌為之一振,眾多還心懷明廷,反對滿清的人奔走相告,湧向永德二地,意圖投奔義軍。
不僅如此,剛被漳州總兵王邦俊擊敗,撤回銅山的鄭成功也通過安插在大陸的探子得知了此捷報,失敗的陰霾一掃而空,心情振奮起來,連忙召集麾下部將議事。
在會議上,鄭成功宣布趁清軍注意力被吸引到泉州之際,攻奪廈門島,統一鄭氏集團,隨後,他又采納施琅的建議,準備以“親親通好”之名給駐守廈門的鄭聯送去稻米一千石,要求後者讓自己的軍隊登岸。
數日後,鄭成功揮師北上,前往廈門,並在七月十五登陸廈門,襲殺了毫無防備的鄭聯,將島上的鄭家士卒悉數繳械,收編,並將廈門島占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