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偵查(1 / 2)

“總兵大人,屬下遣斥候深入敵境,並未找到任何敵軍的蹤跡,甚至連平民百姓也都被遷走,隻留下大量北遷的痕跡。”

仙夾村,綠營千總吳建向韓尚亮彙報道,後者沉思片刻,才沉聲道:“我聽聞蘇逆在二縣推廣所謂的攤丁入畝之策,得眾多百姓歸附,那些北遷的百姓便是歸附賊軍的刁民,理應殺雞儆猴,震懾二縣百姓,教喻百姓棄暗投明。”

吳建聽他這麼說,當即就明白了韓尚亮的意思,他眼前一亮,嘴角微微勾起,道:“總兵大人放心,屬下定將嚴懲仙夾村刁民,震懾四方,令二縣百姓歸心。”

韓尚亮微笑地點了點頭,他這可是有合理的理由,回去了就算被佟國器拿戕害百姓這點責備,他也有話可以反駁,大不了再塞一點錢給那位新任的巡撫,反正出的錢也是從二縣的鄉紳地主身上薅出來的。

吳建將韓尚亮的意思透露給自己的部下後,士卒們紛紛打起了精神,沿著山道往永春縣城開去,他們一路上都沒有碰到哪怕是一個人影,底層的綠營兵倒是沒有感覺,可騎在馬背上走在前頭的吳建就有些心慌了。

他回想起南安守備千總重傷的慘狀,再看看周圍鬱鬱蔥蔥的茂密樹林,越走越覺得心慌,生怕下一刻就有一群義軍從樹林裏跳出來,朝著他們喊打喊殺。

不過,他們一路還是有驚無險的抵達了磻溪南安,磻溪是距離永春縣城六公裏遠的一條溪流,在磻溪的兩岸還有星星點點的民居聚落,清軍興奮地殺到聚落後,就失望地發現裏麵也都是匆忙逃走的蹤跡。

而橫跨磻溪的橋梁也被從對岸燒毀,隻剩下一小半截還留在南岸。

吳建又派出斥候在周圍數裏內尋找其他能夠過去的橋梁,可整條磻溪上的橋梁都已經被燒毀,想要繞過磻溪的話,還要逆流而上好幾公裏才能到達。

就算繞過了磻溪盡頭,在源頭的北邊還有幾座連綿的高山,遠沒有直接渡過磻溪穿過岵山穀道直撲永春縣城來得快。

因此,吳建就地推倒了磻溪南岸的民居,建造了一條臨時的浮橋,派出了幾名斥候渡河探查了一番,確定磻溪北岸沒有伏兵後,才放心地建造更加堅固的橋梁。

同時,他也派人向後麵的韓尚亮彙報了這裏的情況,等韓尚亮率軍抵達時,磻溪水麵上已經架起了一條能夠讓三個人同時通過的橋梁。

當然,這遠遠不夠,韓尚亮麾下的五千綠營兵當即散開,將周圍的樹木放倒一片,在磻溪上搭建橋梁,同時也在南岸修建臨時的營地——此時雖然還隻是未時接近申時,但韓尚亮還是決定休息一個晚上,等第二天再渡過磻溪。

清軍在磻溪南岸的動靜沒有瞞過蘇言,為了進一步得到清軍的具體軍情,他親自帶領將軍衛隊離開穀道駐地,往磻溪北岸奔來,趕在天黑之前爬上了磻溪北岸的四角林。

居高臨下俯視著磻溪南岸忙碌的清軍大營,蘇言默默估算著視野中的清軍人數,以及他們的裝備情況。

清軍在磻溪南岸的大營蔓延數裏,無數白色的帳篷被搭起來,隻穿著一件單衣甚至是光著上身的兵丁穿梭在帳篷之間,他們的武器都被隨手架在帳篷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