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十月十九。
與安溪趕來的義武營彙合後,義軍大舉開至泉州府城下,將府城四個方向的四個主要城門分兵包圍。
同時,也將十二門隼炮運上了名山清源山,在山腰處部署炮兵陣地,遙遙瞄準那座形狀好似鯉魚的城池。
蘇言也率領將軍衛隊爬上了清源山,這座後世被定義為5A級風景區的名山風景秀麗,始建於宋代的老君岩還沒有後世那麼飽經風霜,爬滿青苔。
盡管蘇言並不信道教,但出於對老子的尊敬,他還是在老君岩前參拜了一番,隨後才翻身上馬,居高臨下的看著遠方那座繁華的港口城市。
“泉州,時隔三百多年,我們又一次相見了。”
蘇言嘴裏低聲呢喃著,他的目光在城牆內外搜尋著,似乎想要尋找自己記憶中的那些地方,但三百年的滄海桑田,早就讓這座城市起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下山去,讓我們去會會守衛這座城市的知府和參將。”
蘇言說完,便率先策馬下山,等他下山來到泉州城外時,這裏已是熱鬧非凡,無數士卒光著膀子,搬運著就近砍伐的樹木返回營地,在泉州城外構築起一道規模龐大的圍城營地。
除了蘇言率領中軍營和神機營坐鎮西門義成門,南門鎮南門、北門朝天門、東門仁風門各有一營負責圍攻,次要的東南通淮門和西南的臨漳門、南薰門隻是分別留了少量的士卒監視。
泉州城實在太大了,以至於蘇言這六千人根本無法將整座城池都包圍起來,他隻能將東南西北四個主要城門作為主攻方向。
義軍在泉州城外熱火朝天的建立圍城營地的同時,在泉州府城周邊的鄉間,因為義軍騎兵的宣傳,眾多還心係前明的百姓紛紛拿起各種能當做武器的器具,告別家人,三三兩兩的往泉州城走去。
一直到十九日的當天晚上,四處的圍城營地都陸陸續續接收了四麵八方前來投奔的反清人士,蘇言沒有辦法辨別其中的清軍奸細,因此就隻能將他們打散分開,並且不允許在營地內隨意走動。
當然這是後麵的事情了,剛從清源山下來的蘇言在營地裏巡視了一圈以後,就派出使者向城頭上喊話。
“城內的清兵聽著!”負責喊話的衛兵毫不畏懼隨時可能飛來的冷箭,駐足在護城河外,高聲喊道:“我大軍已兵臨城下,數十門紅夷大炮對準了城牆,大炮一響,糜爛數裏,生靈塗炭,勸爾等速速開城投降,留有一條性命,否則,我軍攻城,爾等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城牆上的清軍把總不為所動,他往地上吐了口唾沫,罵道:
“鄉野逆賊,好膽!竟敢在此狺狺狂吠,放箭!”
嗖嗖嗖——
使者一直留意著城牆上的清兵動作,見他們抬起了持弓的手,連忙舉起盾牌擋在胸前,擋下了朝自己飛來的箭矢,隨即策馬回身,往營地奔馳而去。
……
與此同時,泉州衙城。
“申大人,城中的鄉勇集結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