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蘇言對錢謙益的感情是有些複雜的。
一方麵,他身為東林黨黨魁,受朝廷厚恩,卻貪生怕死向清廷卑躬屈膝,跪迎投降,另一方麵,他在投降後卻也是暗通款曲,聯絡反清勢力,意圖反清複明。
這樣一個兩麵性的曆史人物,隻從一個角度看是極不負責的,也是對他非常不公平的,而且蘇言考慮到了他的確幾次幫助過自己,他的影響力也能夠在接下來的江南之戰中為自己提供幫助。
因此,他才決定給錢謙益一個將功抵過的機會,畢竟不管怎麼說,他也算不上一個十惡不赦之人,頂多隻是品德有虧罷了。
結束對錢謙益的召見後,後者回到城中下榻的旅館,連忙讓人準備了紙筆和墨,由柳如是幫忙研磨,自己則是提筆寫下了數封勸降的信件,托人送往江南省內幾個與自己相識交好的知縣知府。
……
四月十二,戰端再次開啟。
明軍在蘇州城休整幾日後,繼續向北行軍,沿途各縣皆望風而降,大軍得以順利打到常州城下,此地的知府與錢謙益交好,眼見明軍兵臨城下,主動開城投降。
同時,在得知明軍殺來,江陰百姓自發起事,殺官造反,重新打出明朝的旗號,有了江陰縣百姓的帶頭,一時間,整個江南地區烽煙四起,清朝官吏人心惶惶,紛紛派出求援信使向南京而去。
可博洛知道南京的重要性,為了保住南京城不被明軍攻陷,他默認了原先駐紮在湖州的譚泰撤回南京固守,而在長江水戰中僥幸生還的湖廣清軍也都進入南京。
毫不誇張的說,整個長江南岸的清軍都集中在了南京城內,博洛毅然選擇了壯士斷腕,拋棄長江南岸除南京外的所有城池,固守首府。
其實早在明軍擊敗馬國柱的時候,博洛就派人向京師求援,聲稱江南糜爛,祈求朝廷再遣大軍,然而眼下朝廷的大軍基本都在西南一線與南明孫可望對峙,那孫可望還向湖廣發起了反攻,朝廷隻能從北方調兵。
博洛自己估算過,就算是最樂觀的情況下,朝廷的援軍最快也要在六七月份才能趕到,以明軍恐怖的攻城能力,他很難想象那個時候南京戰事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
目光回到南京城外的長江南岸各地,在清軍兵力龜縮,各地百姓殺官起事,歸附明軍的背景下,四月二十二日,明軍就攻陷了南京東部重鎮鎮江——在水師的聯合圍攻下,鎮江守軍雖然選擇了頑抗,但最終還是隻堅持了不到三日,守將高謙還是被迫開城投降。
隨後,蘇言命人將大量物資從浙江運往鎮江,意圖將這邊打造為一個攻打南京城的後勤據點,同時調令駐紮在湖州的王翊揮師北上,與蘇言一同夾攻南京城。
四月二十五日,明軍前鋒在馬信的率領下首次出現在南京東部的姚坊門與仙鶴門外,與清軍騎兵交戰,雙方激戰一番後,清軍狼狽退回外郭城內。
這裏說明一下,南京若是算上外郭城,其規模當之無愧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但因為外郭城的城牆綿延數十裏,現有的兵力不足以守住外郭城,博洛便決定棄守外郭城,主要守衛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