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南,經過一個月的加班加點,兩座罐頭工廠順利在定淮門外竣工,兩座工廠竣工當天,引來了許多百姓和鄉紳、達官貴人們的圍觀。
蘇言在萬眾矚目之下親自為工廠剪彩,並宣布罐頭工廠正式投入生產。
罐頭工廠的竣工和正式投入生產成為了南京城內最大的新聞,南京百姓們對此都議論紛紛,討論這個所謂的罐頭工廠是用來做什麼的,一些到場參加過剪彩儀式的人就有了吹牛的資本了。
他們繪聲繪色地說著自己當時的親身見聞,並將當時介紹的罐頭廠生產出來的罐頭的用途也轉述了一遍,聽了他們的描述,其他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生產食物的啊!
不管外界如何議論紛紛,蘇言都對這兩座工廠很是上心,他親自監督工廠的招工和生產,與兩座工廠附帶的廠長討論罐頭的相關事務。
因為是早期的罐頭,它采用的是法國人尼古拉·阿佩爾夫婦的玻璃瓶罐頭的儲存手段,即把食品裝入寬口玻璃瓶,用木塞塞住瓶口,放入蒸鍋加熱,再將木塞塞緊,用蠟封口。
因為科技等級的限製,蒸汽機還未現世,工廠還隻能用原始的蒸鍋加熱法,等以後點亮蒸汽機科技後,工廠才能升級為蒸汽加熱法。
玻璃瓶罐頭的密封性暫且不論,不過蘇言可以很清楚的從外麵看清裏麵的內容,裏麵是煮熟的白菜和大量的水——據廠長解釋那是醃製白菜的鹽水,為了減少成本,使用的是產地最近的海鹽。
既然罐頭內除了白菜就隻有大量的鹽水,其味道自然沒有懸念了,除了鹹以外沒有其他的味道,事實上其他的罐頭食品也都是如此,罐頭工廠最開始隻有白菜罐頭和魚肉罐頭,魚肉采用的是南京本地常見的鯉、鯽、麥穗魚等、這兩種罐頭無一例外的味道都不怎麼樣。
畢竟是早期的罐頭食品,味道還想多好吃?就算是到了科技發達的後世,罐頭也不是美味的代名詞。
不過要是放在前線物資緊張的軍中,罐頭就算是不錯的菜肴了,在麾下軍隊數量不斷膨脹的情況下,即便是富庶的南京朝廷都沒辦法確保軍中能夠經常吃上肉,士兵們的軍糧還是傳統的肉沫粉製成的麋餅和米糊曬幹製成的皺飯,或是雜糧製作的雜餅。
不過論軍中哪支部隊的夥食最好,當之無愧是駐紮南京的近衛軍和蘇言的嫡係青龍左旅了,前者是蘇言身邊的衛軍,後者是楚軍中的王牌,最起碼每個月都能夠吃上四次肉食。
至於其他部隊,情況最好的是一個月一次肉食,若是接連勝仗還能遇到主將慷慨,賞賜給全軍將士肉食,除此之外就隻有傳統節日的時候能夠嚐到葷腥。
罐頭食品的出現就給了楚軍改善夥食的機會,新鮮蔬菜是不敢想,補充一下維生素倒還可以,肉食的話現階段隻有魚肉,等以後肯定也會添加雞肉、豬肉、羊肉之類的。
不過罐頭雖然製作出來了,一個問題反而困擾起了蘇言——成本太高。
現階段的罐頭使用的是玻璃罐頭,造價高昂不說還容易在運輸途中因為碰撞而碎裂,這並不方便用來作為軍需用品。
若是想要將這罐頭推廣全軍,就必須換成耐操的金屬容器,眼下恐怕隻有鐵才能做到了。
蘇言因此提出了新的意見,他希望工廠能夠將儲存容器換成鐵製的,兩位廠長露出了為難的神色。
“殿下。”一廠廠長為難道:“工廠的倉庫內隻有五千個玻璃罐,要是想換成鐵製容器的話,就隻能從外麵采購進來,先不說成本,單是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容器就是一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兩座罐頭工廠的倉庫內自帶五千個用於製作罐頭的玻璃罐,這或許是係統為了讓罐頭工廠的生產能夠過渡而附帶的。
對於廠長的為難,蘇言擺了擺手並不在意,他說道:“本王自會去尋找更為合適的容器,兩(本章未完!)
第二百七十四章罐頭工廠
個倉庫內的玻璃罐你們都可以先行加工,先送到前線去看看反響如何。”
蘇言這樣說了,兩人又怎麼會提出反對呢,他們於是行了一禮,點頭稱是。
鐵製罐頭蘇言準備從江南省境內的鑄鐵工廠打造,幾個月前的建設浪潮中江南省內已經新開設了三座鑄鐵工廠,大部分鐵匠也都被招入了工廠內做工,蘇言隻需要將任務發下去,他們自然會自行思考該如何打造。
當然,鐵罐的製造難度肯定會比較高的,不僅要追求輕便,還要罐頭內部嚴密契合防止泄露,這兩個要求加起來就有的工匠們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