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五裏山初戰(1 / 2)

在蘇言的堅持之下,朝臣們也隻好默認了蘇言親征的決定。

在蘇言出征在外的時候,朝廷政務將交由內閣處置,以內閣首輔許赫為首,內閣次輔孔興席與次輔張肯堂共同協助。

蘇言決定出征的消息很快就傳播開來,讓還沉浸在新年喜慶中的民間頓時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陰影,兵部調令分別發往各省省府,不久之後,各省的駐軍攜帶上各自的私人物品和幹糧,朝著南京集結。

在蘇言回到楚王府後,他便將自己的決定告訴給了鄭茶姑,鄭茶姑雖然不舍,但她也是識大局的,因此隻是擔憂地叮囑了幾句,又問了什麼時候出發,才將此事記在心裏。

一個月後,除了福建兵馬路途遙遠又多是山路沒能趕到南京外,江南、江西和浙江的兵馬已經集結完畢,蘇言知道兵貴神速,便將三省兵馬各分為三個旅,帶上這一個月籌備的軍械糧餉以及火炮,先一步渡江北上,而編為第四旅的福建兵馬自行北上追趕大軍。

二月初六,大軍開拔之際,鄭茶姑抱著孩子親自為蘇言送行,在他離開前,她親手將這多日來編織而成的香囊交給了蘇言,掛在他的腰間,對他說道:

“此去戰場凶險,夫君務必多加小心,香囊是奴家去大報恩寺求那主持開過光的,希望能夠保佑夫君安然無恙,得勝歸來。”

蘇言輕輕捧起那香囊,對著鄭茶姑鄭重點了點頭,道:“放心吧,我一定會安全凱旋的。”

說罷,蘇言翻身上馬率軍進入下關港,登船渡江。

為了能夠趕在地麵上積雪融化之前抵達山東,蘇言臨時征用了許多舟船,沿著大運河水路並進抵達兗州府境內,在單縣李吉口登陸,再北上進入濟南府的地界。

再一次來到江北,這一次沿途的景色與去年來時幾乎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了戰亂的威脅,百姓就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了出來,在大運河沿岸重新安居樂業。

舟船駛過揚州時,人口明顯稠密了許多,盡管曾經遭受過揚州十日的人間慘劇,又遭清軍又一次圍攻,這座繁華的城市還是對外來人充滿了誘惑力。

三月上旬,天氣開始逐漸回暖,地麵上的積雪也開始消融,在溫暖的陽光的照射下,融化後的雪水緩緩流向低窪處,隨著時間的積累最終彙聚成一灘小水窪。

眼見積雪開始消融,這幾個月來一直待在濟南府內過冬的洪承疇的心思開始活絡起來,他經常登上濟南那高大的城牆,拿著從西夷手中買來的昂貴的千裏鏡看向五裏山的方向。

不過濟南府和五裏山之間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千裏鏡也不能真的穿透千裏,他隻能隱隱約約看見五裏山上飄揚的軍旗和那以白色為主基調的山林,便什麼也看不到了。

三月中旬,積雪進一步融化,城外六萬大軍的人吃馬嚼每天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洪承疇終於坐不住了,他在濟南的總督部院內召集了軍中主將和山東兵馬的將領,決定對五裏山和燕翅山的明軍發起進攻,徹底解決明軍在山東的威脅。….一番討論後,洪承疇還是決定分兵作戰,他認為濟南府周圍的明軍兵力隻四萬有餘,對於總兵力高達九萬的清軍來說不值一提,唯一讓他上心的還是燕翅山的三千蒙古騎兵,他怎麼也想不通明軍軍中什麼時候出現蒙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