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來了。
躺在床榻上養病的洪承疇一聽到斥候彙報的這個消息後,立馬強撐著從床榻上坐了起來,一臉凝重之色。
他將軍中部將都召集到自己的床榻前,將這個壞消息告訴給了他們,部將們也都覺得棘手,洪承疇部下右標提督張勇說道:“明軍來勢洶洶,領軍統帥蘇言更是以一隅之地席卷江南之輩,不容小窺,依末將之見,大軍應當撤回黃河北岸,以黃河天塹拒敵為妥。”
“撤回黃河北岸?哪有未接敵就望風而退的道理。”梅勒章京李茹春反駁道,“依末將之見,明軍兵力不過兩萬,軍中又無騎兵,我軍兵力占有,又有數千蒙古鐵騎,應當主動出擊,於野戰擊敗蘇言,蘇言一敗,濟南周邊明軍自然士氣大損!”
洪承疇點了點頭,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龐上露出了讚許之色。
見他露出這種表情,其餘幾個部將也都提出了主動出擊的提議,說到底洪承疇還是有他的驕傲在的,他曾經是大明的兵部尚書,為大明鎮壓農民軍和抗擊異族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相信自己臉這個憑空出世的小子都打不過。
因此,在眾將的請戰下,洪承疇費力的拍了拍大腿,道:“全軍開拔,移師長清,主動迎戰明軍!”
“遵命!”眾將齊聲應道。
隨後,為了防止五裏山明軍主動出擊威脅到大軍後方,洪承疇命右標提督張勇率領八千兵馬在五裏山外駐紮,牽製張煌言部,他自己不顧病痛,親自率領大軍開拔,向長清縣而去。
盡管滿洲旗兵擅自脫離,並撤回濟南,又分出了八千給張勇,洪承疇部下仍然有四萬六千餘人馬,其中蒙古旗軍四千,漢軍旗五千,其餘皆是綠營兵。
真正可堪一用的戰兵雖然不多,但洪承疇仍然認為他勝算很大。
在抵達長清縣後,他命令部將總兵張胡率領五千兵馬在泰安州通往濟南府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他將設伏地點定在離長清縣不遠的雙龍山東部穀道,這裏兩麵臨山,是極好的設伏地點。
他知道這裏也代表明軍肯定也會知道,因此洪承疇並不指望這場伏擊能夠成功,他還留了個後手。
一旦伏擊被發現,就讓張胡率軍向北撤退,他會率軍在穀道北部出口外的平原擺開陣勢,並分兵在兩側的開山與一座不知名山丘上布下伏兵。
隻要明軍追擊出來,就會落入他設下的陷阱之中,被從三麵包圍。
與此同時,蘇言並不知道洪承疇已經部下陣勢準備等他到來,他率軍在泰安州歇息了一個晚上後,顧不上去攀登這座雄偉的泰山,繼續率軍向濟南趕去。
即便是在趕路,他也仍然沒有放下戒心,沿途散開眾多斥候在前麵探路,就在他一路行軍至空無一人的崮山村的時候,前麵的斥候趕了回來,向他彙報前方疑有伏兵。….一聽到可能有伏兵,蘇言立即警覺起來,他命令全軍停止前進,原地換裝甲胄,並為步槍裝填彈藥,做好迎戰準備。
隨後又派出更多斥候前去查探,最終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答案——那遠方山林上空鳥類盤旋不敢落下,分別就是林中設有伏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