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重設交趾布政使司(1 / 2)

安南戰事進展明顯,被俘虜的黎朝國王黎維祺及其後宮妃嬪、王子和一幹大臣都被押送到江寧城。

在黎朝國王被送到江寧城後,蘇言在朝會上接見了他,當著黎維祺和文武百官的麵,命令近侍宣讀他擬好的聖旨,以自古以來的法理宣布要重新恢複***在安南的直接統治。

他宣布罷黜黎維祺安南國君的身份,將其貶為庶人,後宮妃嬪賞賜給有功將士,其王子和一幹大臣都發配台灣。

同時,蘇言也宣布將安南首都東京恢複古名升龍,設交趾布政使司,治所升龍府,從朝廷內調富有經驗的官僚前去治理。

隨著蘇言的聖旨頒布,時隔227年,自明宣宗宣德三年明軍徹底退出安南,冊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到夏武安二年重設交趾布政使司,這塊秦漢就已並入***的故土終於再次回歸漢人的治下。

不僅帝國恢複了對交趾的統治,在北邊,由安定伯馬寶率領的第一騎兵旅也已經越過長城,在招募的蒙古向導的帶領下率先北擊蒙古。

一直到十一月初,夏軍以雷霆之勢在蒙古部落反應過來之前,接連突襲攻滅三個蒙古部落,俘獲大量牛羊馬匹和老弱婦孺,馬寶也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一些關於吳應期的消息。

吳應期自大同府稱帝後,裹挾著大量壯丁逃入蒙古草原,但他們並沒有一路北逃,而是一路向西,朝著西域的方向逃去,沿途與幾個盯上他們的蒙古部落打了幾場,後者都沒有得到什麼便宜,隻能放任吳周軍隊繼續向西。

一路向西。

在得到馬寶彙報上來的情報後,蘇言立刻命人取來了地圖,查看西麵的局勢如何,這個時代,後世困擾大清朝三代君王的準噶爾汗國正陷入內亂之中,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分裂的汗國日後將成為清國和俄國共同的心頭之患。

此時牢牢占據西域的還是輝煌一時的葉爾羌汗國,在原本的曆史上,1655年,葉爾羌君主阿布都拉哈汗派遣使者前去清朝朝貢,順治皇帝特加賞賜並降詔褒獎,兩國由此建立安定友好的關係。

不過,在現在這個世界裏,葉爾羌汗國並沒有派遣使者前往中原,這位被稱為葉爾羌汗國「中興之主」的阿布都拉哈汗從中原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一個新興的漢人帝國已經驅逐了韃靼,重建國家,對這個新興的帝國充滿了警惕,沒有主動與其接觸。

而且,天山以北的準噶爾汗國雖然還陷入內亂之中,但他們仍然毫不保留對天山以南的擴張欲望,這讓阿布都拉哈汗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準噶爾汗國身上。

這便是眼下西域的局勢,蘇言不認為吳周的殘兵敗將能夠在西域打出一番亮眼的戰績,他也並不著急追擊吳周殘軍,在他看來,吳周隻不過是斷脊之犬,沒有威脅,眼下的當務之急還是徹底打服北方的蒙古部落,徹底解決帝國北方的威脅。

想要對付北邊的蒙古人,曆史已經告訴了蘇言,一味的武力是起不到作用的,需要他恩威並施,不過滿清的部分手段也不適用,曆史上滿人與蒙古人的利益是綁在一塊的,他們想要坐穩位置,就必須緊緊抱在一起彈壓龐大的漢人。㊣ωWW.メ伍2⓪メS.С○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