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鼓勵海外探險(1 / 3)

壽辰過後,與荷蘭使團的議和便正式提上日程,在蘇言的授意下,鴻臚寺卿司雨——武安四年新科狀元,負責與荷蘭使團的議和事宜。

在司雨的據理力爭之下,其中也有荷蘭人不願繼續維持戰爭狀態的原因在裏麵,雙方經過數日的談判,最終敲定一份議和協議。

在這份被稱為1667年中荷《江寧條約》的和平協議中,荷蘭人承認戰敗,退出南洋的勢力範圍,荷軍戰船不得以任何借口通過馬六甲,夏軍允許巴達維亞城堡內的守軍在放下武器後,能夠安全的返回斯裏蘭卡,雙方在戰爭結束後保持正常的貿易往來。

隨後,司雨和荷蘭大使各自在寫有漢語、荷語的條約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並蓋上印章,隨後兩人麵帶微笑地相互握手,代表這場戰爭就此結束。

當消息傳到巴達維亞城堡時,困守數月的約翰·馬特索科爾總督和城堡內的軍民們皆如釋重負般放下了武器,他們相互擁抱在一起,為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在這場可怕的戰爭中幸存下來而充滿了喜悅。

隨後,約翰·馬特索科爾總督命令全體士兵放下武器,打開城堡大門,向外麵已經做好受降準備的夏軍投降。

在巴達維亞城堡內的守軍投降後,荷蘭人在東亞的最後一塊領土隨即陷落,馬特索科爾總督和他的士兵們,以及不願意留下來的歐洲人一同乘坐上前往印度的商船。

這位東印度公司總督在臨行前跪倒在地,親吻著巴達維亞港的土地,最後深深地看著這塊他曾經統治過的土地,走上了甲板,隨著商船一同緩緩駛離港口。

……

隨著與荷蘭人的戰爭告一段落,夏朝也終於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時期,從遙遠的濛池都護府,到不斷有難民穿過國境線,逃入夏朝一方避難的中津布政使司,夏朝遼闊的領土上暫時沒有了戰爭。

朝廷也抓住了這一時機,開始對近些年來占領的領土進行消化。

在日本,朝廷下旨將第一、第四鎮從日本調回國內,隻留下第七鎮駐守日本領土,而北洋水師繼續駐紮橫濱,撥款讓北洋水師雇傭當地人,購買原料,在橫濱建立更加堅固的水軍基地。

同時,也以招募勞工的名義,在築紫布政使司與中津布政使司招募勞工,將那些自願報名的日本人送上擁擠的商船,將他們送往南洋和鮮卑利亞,為朝廷開發荒地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東北,蘇言也命令龍泉布政使司派出兵馬登陸庫頁島,將庫頁島正式納入夏朝的版圖之中,並劃入龍泉布政使司的轄區內,黑龍江都司也因為不再承擔對抗沙俄的任務,從都司改為布政使司,但王翊仍然保留黑龍江總督一職。

不僅如此,蘇言也沒有忘記繼續向東探索,隨著他的授意,朝廷向黑龍江布政使司撥款,命王翊從當地人中組建探險隊,繼續向東探索,希望能夠找到一條直接通往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道路。

【全麵戰爭之伐清】 【】

而在南洋,蘇言決定發揮閩粵勇於出海探險的精神,下達詔令,鼓勵閩粵沿海居民組建船隊,向南洋以外的廣袤海洋進行探索,他向百姓許諾,凡是能夠占下無主之地並向朝廷彙報,朝廷將對其授予爵位,並將他占下的土地作為封地賞賜給發現者。

為了讓百姓勇於出海,在出海後與西方殖民者的較量下不落下風,他甚至下令開放沿海的造船廠,允許民間購買五級艦、六級艦、雙桅巡防艦與雙桅岸防艦,能購買到的皆是滿配擁有足額艦載火炮的船隻,不過火槍和彈藥就要另外花錢購買了。

皇帝的這一詔令頓時引起朝中乃至全國一片軒然大波,朝中官員紛紛上奏,請求皇帝收回成命,在大臣們看來,允許百姓隨意出海探索,很有可能會動搖國本——他們還舉了一個例子,試想一下,你一個老實巴交的農夫看見身邊認識的人因為找到一塊無主之地而被封爵擁有封地,怎麼可能還有心思繼續留在農田裏耕種。

要是所有人都去出海探索,沒人種糧食,沒人經商,沒人織布,那不就亂了套了?

這番言論在蘇言看來卻是狗屁不通,購買一艘能夠遠洋航行的船哪是普通農民能夠買下的,這是給那些有點閑錢想要投資的富商準備的,又或者是好幾家一塊湊錢買船賭一把的人準備的,哪裏輪得到那些埋頭種田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