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71年三月下旬,裏海沿岸地區東部首府戈爾甘,正是一片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柫
盡管夏軍的威脅還近在咫尺,但這座城市的埃米爾並沒有將城市周圍點綴在肥沃平原中的城鎮村莊裏的居民撤回城內避難,在他看來,夏軍久久沒有發起進攻,也不必冒著引發大規模恐慌的風險撤回平民。
而且,在戈爾甘的前麵,波斯軍隊也利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建造了大量的軍事據點堡壘,可以說是重兵把守,夏軍沒那麼容易能夠突破第一道防線打到戈爾甘城下。
對於戈爾甘埃米爾的舉動,波斯北部防線統帥納德爾·米爾紮·阿齊茲雖然有些不滿,但他對此也是無能為力,波斯帝國的地方勢力根深蒂固,若是在和平時期還不敢對中央的命令陽奉陰違,可現在軍事上接連敗仗,一些地方勢力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
無奈之下,統帥隻能增加在裏海沿岸低地的軍事力量,防備夏軍從這裏發起進攻,低地的地形一片平坦,即便是波斯軍隊提前建造了大量的據點,夏軍仍然有很大的可能從這裏發起進攻。
阿齊茲不敢冒險,因為一旦裏海沿岸低地被夏軍攻占,那麼夏軍就等於撕開了他防線的側翼,既可以冒險翻越山脈直撲伊斯法罕,也可以繼續西進攻打東阿塞拜疆首府大不裏士。
大不裏士曾經是波斯帝國的首都,該地的影響力不言而喻,若是被夏軍攻占的話,對於薩非王朝的威望將會有極大的打擊。
事實證明,老將阿齊茲的預判的確成真,四月初,夏軍正式開啟南征,由希瓦都指揮使譚文為主將,黔國公次子沐忠亮為副將,大軍自定南府出發直撲戈勒斯坦地區。柫
戈爾甘北部的波斯防線首當其衝,隨即遭到了夏軍的猛烈攻勢。
戈爾甘北部胡大班德哨所,這座哨所因為其最高長官的名字而得名,四月初三,夏軍軍旗突然出現在遠處的地平線上,那揚起的塵土迅速引起值哨哨兵的警覺,他眯著眼睛打量著那揚起的塵土,以及塵土中若隱若現的軍隊,瞬間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事情。
隨即,哨兵敲響了示警的銅鑼,在急促的銅鑼響聲中,他也快步朝著那放著狼煙的塔樓跑去,約莫幾分鍾後,一道黑色的狼煙從哨所騰空而起,就如同一杆利劍一般直刺天際。
飄起狼煙的可不僅僅是這一個哨所,在整個波斯軍隊的防線上,示警狼煙此起彼伏的飄起,那黑色的狼煙也迅速落入後方戈爾甘下轄的各個城鎮村莊的居民眼中,他們先是愣神了數十秒,隨後便陷入了慌亂之中。
夏軍來了!
暫且不提後方的平民如何慌亂,在波斯軍隊防線外,第五、第六騎兵旅的夏軍騎兵們朝著防線疾馳而來,他們看著那高高揚起的狼煙,如何不明白他們已經被發現了。
胡大班德哨所外,帶隊的騎兵都司眼見自己已被發現,便沒有遮掩的想法,直接率領部下包圍了這處有著一百餘名士兵把守的哨所。柫
都司冷眼看著被他們包圍的哨所木牆上急忙備戰的波斯士兵,大手一揮,一門6磅騎兵炮便被拉了上來——為了能夠盡快突破波斯軍隊的前沿防線,兩個騎兵旅附屬的騎兵炮營將火炮拆分,臨時下放到每個營,確保各營都有一門火炮能夠投入攻堅戰之中。
波斯軍隊部署在據點堡壘前的前沿哨長都是以木製建築為主,無法抵禦火炮的轟擊,6磅騎兵炮完全能夠勝任攻堅,這也是這一騎兵營能夠使用火炮戰鬥的原因。
「哦該死,這些夏人騎兵怎麼會有火炮!」
木牆上,波斯百夫長胡大班德驚愕地看著被拉出來的火炮,忍不住發出失聲尖叫,周圍的步兵們也紛紛麵露驚駭,他們眼睜睜看著火炮被拆卸下來,炮口在炮手們的合力推動下,遙遙對準哨所
。
隨後,炮手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為這6磅騎兵炮裝填彈藥,百夫長胡大班德見狀,連忙命令步兵們離開木牆,避免被敵人的火炮殺傷。
在他的帶領下,步兵們慌忙跑下木牆,但還沒等他們都跑下木牆,隻聽外麵響起一道震耳欲聾的炮響,一枚實心炮彈呼嘯著砸向哨所大門,那並不算堅固的大門直接被炮彈砸穿一個大洞,炮彈穿透大門後去勢不減,又落入剛剛從木牆下來的步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