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雅吃過了一頓極其簡單,又最最溫馨的早飯之後,跟著柳樹出門了。
往山上走的路不好走,但柳雅覺得這種原生態的徒步還挺有趣兒的。加上柳樹一路上都是“嘰嘰喳喳”的給柳雅講著各種事情,有他在山上砍柴的見聞,有村裏的趣事,柳雅倒是覺得一點都不寂寞。反而了解了不少村裏的事情。
“二姐,我砍柴都是在那邊山頭。還要再往上一點,越高的地方陽光越好,有日頭曬著,柴更幹,能賣個好價錢。”柳樹指著高高的山頭說道。
“嗯,樹兒真聰明,是這麼個理。”柳雅覺得柳樹能夠想到這一點,確實比普通的孩子要強。
也許,這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可真是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又讓柳雅不住的心疼。
想了想,柳雅問道:“樹兒,這邊山上來砍柴的人多嗎?”
柳樹不知道柳雅為什麼問起這個,但還是老實的回答道:“其實咱們屏山村上山砍柴的人不多,也就是我經常來。再就是吳家三兄弟為了砍柴換糖吃,才會來山上砍柴的。”
“那不砍柴,村裏人做飯燒什麼呀?”柳雅倒是奇怪了,難道家家戶戶都是買柴火的嗎?
柳樹“哈哈”笑起來,指著柳雅道:“二姐,你不是不傻了嗎?怎麼還說蠢話呢。柴火其實很貴的,村裏人可以燒秸稈啊,沒有必要一定跑到山上來砍柴的。”
對哦,燒秸稈!雖然不太環保,不過也省的地裏的秸稈沒有地方放置。而且燒過之後的草木灰,還是好肥料。
柳雅點點頭,又問柳樹:“那你砍的柴都是賣給誰了?”
“我砍的柴都賣給鎮上的劉大伯了啊。他每隔幾天就來一次,他的大車上拉著好多的雜貨。回去的時候車子空了,就收了我的柴火。”
柳樹說完,柳雅明白了,那個劉大伯是個行走的貨郎。而且也是個精明的人,很會做生意。不讓車子空跑,就拉了柴火回去賣。
柳雅想了想,又問道:“樹兒,那你知道劉大伯把柴又賣給誰了?”
“好像是鎮上的一家飯館吧。我聽劉大伯說過,那家飯館有道菜,需要山上的柴火烤了才好吃。所以他把柴火拉回去,能賣個好價錢。但是得我砍的柴很幹才行呢。昨天,吳家兄弟砍的柴就是不夠幹,劉大伯說下次再這樣他就不收了呢。”
柳雅明白了,果木或是鬆木烤出來的食物會有特別的美味。看來這家飯館的廚子是個很講究火候的人,才會連用的柴火都如此精心。而且那家飯館也必定不小,否則不會如此在意做出來的菜肴的內在品質的。
想到這裏,柳雅已經有了打算,又問柳樹道:“那這山上有沒有什麼隱蔽點的山洞?”
“山洞?二姐,你找山洞幹啥?”柳樹很是不解。他忽然覺得,二姐不但不傻了,還變得好奇怪。不對,是很特別,讓他根本不能琢磨的特別。
柳雅被柳樹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可一時間又解釋不清,隻得故作神秘的道:“你就告訴二姐有沒有吧。找一個隱蔽的山洞,當作咱們姐弟的秘密基地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