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南山看著柳雅蹙眉的表情就知道,這個數字並不能讓柳雅滿意。便如實告知:“昨天下午最後一本書也送出去了。前前後後一共五十本,都送出去了。”
五十本書,才隻有十個人回來買,這個數字令柳雅並不滿意。她本來預計,就算是沒有一大半的人回來找,起碼也該有二十人要追著看了。
柳雅想了想,又問道:“那你是不是送的人不對?我不是說過,隻有來買雜書的,你才能送嗎?要是隨便什麼人都送,這樣肯定是白白花費了成本了。”
柳雅說完,朱南山的臉色就變了變,有些尷尬的解釋道:“柳姑娘啊,你看這天氣,哪有什麼人來買書呢。從你最開始送我那五十本書開始,也就隻有這麼五、六十個人來買書。我這店挺大,還算是不錯了。有的小店到了這個季節幾乎都不怎麼開張了呢。”
“雨天,不是都應該在家看書的嗎?”柳雅疑惑著說完,自己也明白結症所在了。
雨天確實都是在家裏看書的,可出來買書的人就不多了。而且古代的技術不發達,萬一不小心書頁淋濕了,那就整片整片的都被油墨浸染了,晾幹了也不能再看了。
何況,朱南山為了推銷,送的人都不對,看來有十個人回來找也已經算是不錯了。因為有的書生一心死讀書,根本不會看這些雜書的,反而會覺得這等書是會誤事的,因而拿回去可能就隨手丟棄了。
隻是,這樣下去根本不行啊。書白送了不說,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要是這樣下去,後麵的銷量肯定是要大受影響的。
想到這裏,柳雅問道:“這裏一共有多少間書坊,學堂又在哪裏?”
朱南山道:“書坊嘛,連同我這一家,一共有四家,隻有我這間和城北的另一間算是最大的。另外兩個隻能算是書屋,賣筆墨紙硯的多些,賣的書就少了。學堂嘛,城南、城北各一間,城南的這邊相對學生多一些;城北的學堂都是富家子弟,先生多、學生少。”
柳雅聽完,歎了口氣,暗自怪自己這“學費”交的不冤枉,五十本書,就真的當作是買個消息吧。早知道這樣,不應該相信朱南山,把書放給他的,自己就應該直接去城南。
想到這裏,柳雅沒有再說什麼,點點頭道:“這事我會解決的。”然後又問向蔣子滔,道:“你是來交稿子的嗎?”
蔣子滔點點頭,道:“又寫了不少,有三、四萬字吧。之前柳姑娘你給我的故事提綱也寫得差不多了,再寫就沒有思路,所以這次來教了書稿,想問問柳姑娘什麼時候寫後續的提綱給我。”
柳雅接過蔣子滔手裏油紙包好的書稿,分量著實不輕,應該是寫了不少。便道:“暫時先這麼多,我把這些稿子校對一下再給你後麵的提綱。你先暫時休息幾天吧。你放心,錢我照付,後續的幾本也都會找你寫的。”
說完,柳雅就暗自計算了一下應該給蔣子滔的酬勞,沒有把稿子審核完就把錢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