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合點頭道:“我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但聖旨當前,我們要麼就認罪伏誅,要麼就抗旨逃離。我們想著將軍還在被圍困之中,我們不能這樣不明不白的就死,因而就準備抗旨離開。但城頭上,守備直接命令放箭,我們這餘下的不足五百人,又折了一百。”
馮驥合歎了口氣,道:“此時我們已經知道,這次將軍出征應該就已經被人算計在內了,將軍和我們的結果,都是必死無疑。可我不甘心,我替將軍不值,因而我帶著餘下的人,一路拚命往京城趕,想要當麵向皇上報告此事。哪怕最後隻剩下一個人,也要衝到聖上麵前,稟告皇上我們不是逃兵、我們沒有勾結叛軍。但是,一路的追殺,最後我們走到這裏就剩下百十來人。”
說到這裏,馮驥合不再開口,雙手抱住了頭,把腰彎下去,整個人都蜷縮的像是個蝦米,還發出嗚咽聲。
柳雅明白,最難的不是麵對敵軍浴血奮戰,不是意誌堅定寧死不屈,而是被自己的國家所拋棄,一路上被自己曾經的同胞、戰友所追殺。
殺到最後,身邊的兄弟一個個的倒下去,他們距離京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且,最關鍵的是意誌在一點點的被磨滅,希望也漸漸的消失了。因而,他們來到這裏的時候,遇到了孔梟,然後就留了下來。
柳雅忍不住又問道:“那後來呢?我爹他……他是什麼時候……”
馮驥合沒有說話,而是他身後的一個徒弟接著道:“我們離開邊關戰場的第十五天,得到了將軍戰死的消息。我們當時恨不得立刻衝回去,哪怕是和將軍一起死,我們也甘願。但是主帥說,將軍死的冤屈,不明不白的沒有人知道真相,因而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但是又過了幾天,則是聽到了朝廷追封古將軍為大將軍王的消息,並且還四處張貼告示,說大將軍王浴血奮戰,以身殉國,連同他身邊的親屬副將一並戰死,共一萬三千六百人。”
“一萬三千六百人?”這個數字讓柳雅一愣,一時間不明白他這麼強調這個數字是什麼意思。
那個人就解釋道:“這個數字包括了將軍的親隨軍六百人,三千直屬鐵騎軍,一萬的古家軍。也就是說,凡是忠心跟隨古將軍的人,全部被……”
說到這裏,這個人也說不下去了。
柳雅這才明白,看來這真的是一次有計劃的大行動。否則不會把一萬多人全部殺死,聖旨也不會來得那麼“及時”了。
古尚卿也不由得吃驚不已,道:“這一次足足損失了一萬的古家軍,難怪我二叔要棄武從文了。”
柳雅這才知道,原來古家還曾經養過一支叫做“古家軍”的軍隊。
這時候,馮驥合抬起頭來,臉上還帶著淚痕。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他此時應該是真真正正的痛了心,傷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