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皇帝要出遠門兒了(1 / 2)

早在討董聯盟解散之後,一些有眼力的關東群雄便開始了走上了自己發家致富的道路。事實上,就算是在討董聯盟成立的時候,那些諸侯麵對董卓,大多數也都是出工不出力的。他們可著勁兒地看著當時還是愛國青年曹操在雒陽與董卓拚死拚活,而當曹操被徐榮打得連褲衩都賠進去的時候,便拿出老成中庸那一套,譏諷曹操還是圖樣圖森破。

其實那個時候,那些諸侯就已經存下了自己創業的心思,他們手下的那些兵,都是以後創業的資本,怎麼可能頭腦一熱扔入收益不高、風險又極大的討董事業當中?於是,終於當糧草用盡這個爛俗的理由出現之後,討董聯盟便幹脆虎頭蛇尾、草草解散回家了。

隨後,無論後來關東聯盟彼此之間打得有多頭破血流,但他們在對待長安朝廷的態度上,卻罕見地有了高度的一致。隻有讓長安朝廷繼續掌握在董卓那等涼州武人的手中,隻有那個長安朝廷不合法,他們不聽朝廷號令而擴張個人勢力才有了可笑的合法性。

所以,後來無論長安朝廷怎樣出使撫慰關東,他們都以同樣的默契回敬了那些使臣:你們這些人,根本代表不了朝廷,都是董卓的走狗,必須予以誅殺!

可笑長安當中的王允這夥人還在一廂情願地唱著獨角戲,甚至還費盡心思除掉了董卓。但真正可笑的,還是直到這個時候,王允等人還深信那些深受忠孝仁義教導的士人群雄還是他們的同伴,還會在他們拚死一搏的時候,適時伸出援手,解救他們出苦海。

這就是王允最大的悲哀,也是他將整個漢室推入深淵的根本原因。

可惜的是,劉協雖然早已知曉這一點,但在完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他根本改變不了長安士人對關東群雄的希冀。並且,他還在朝堂爭鬥當中一敗塗地,隻能使得王允這等代表著光輝正確偉大的士人,來處理漢室麵臨的這一場滅天危機。

“陛下,難道我們就隻能任由王允胡來,坐以待斃嗎?”徐晃聽著劉協這一番分析,點頭十分認可,他不屬於士人這一行列。雖然也當過郡吏,但卻深知‘靠人不如靠己’這個簡單的硬道理。

“表麵上的確是這樣,不過,陛下與司徒大人決裂之後,也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鍾繇這時撚起長須,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

劉協聞聲自然將目光放在了他身上,諱莫如深地微笑了起來:他深知鍾繇和楊修這兩人,雖然也屬於士人階層,但卻跟王允那等老牌士人完全不同。

可以想象,這兩人若是到了關東群雄的手下,絕對屬於那種上言勸阻主公不要發兵長安的人。他們的眼光太過犀利,早已看到了漢室朝廷已經走到窮途末路。若不是劉協的橫空出世以及他們此時的身份決定了他們的前途,他們說不定早就逃離長安這個風口浪尖了。

“如今司徒王公獨掌大權,一意孤行,但好處也不是沒有。正如當初陛下誅殺董卓之時,讓董卓得意瘋狂到了極致,而陛下卻隱在了暗處。”鍾繇細細將這一番隻能寬慰眾人的話說完,看到眾人心緒稍定之後,才又繼續開口道:“再說,我們也並沒有到了毫無一搏之力的地步,陛下幾番周旋,總算將南北兩軍三萬人馬握在了手中,又有皇甫將軍、朱將軍、徐晃將軍及徐榮這四員忠義之士為將。倘若再有一番後手,殺涼州諸部一個措手不及,鹿死誰手也尚未可知。”

“不錯,涼州諸部看似來勢洶洶,但他們畢竟乃無根浮萍,軍心士氣這等虛妄之事暫且不提。但有糧草一事,便是他們的最大的軟肋。我等隻需堅清壁野,固守住城池,待涼州諸部後繼無援,隻需放手一搏,十萬涼州鐵騎也隻如鏡花水月、旦夕可破。”楊修被鍾繇的話鼓舞,雙眼也驀然眨動起來,雙手不停搖晃著蠱壺,說出了這一番補充。

“可是,我們究竟該去哪裏尋援軍?張侍中出走三月有餘,仍舊毫無消息。如陛下所言,關東群雄根本隻會見死不救。一旦呂布被涼州諸部擊敗……長安城中雖有三萬大軍,可兵員來曆太過混雜,又未經多日操練,聞聽此消息,恐怕軍心浮動更甚,末將擔憂,他們根本熬不到涼州諸部糧草殆盡之時啊。”朱儁緊皺著眉頭,他這名出身寒門的老將,對底層士兵的心思把控最為敏銳。一想到他手下那些不成器的叟兵,更是愁得將自己花白的胡子都揪下了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