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至少有七成要損失在和德軍作戰的戰場上,但這一切都沒有德軍的進攻成果來的猛烈,僅僅是一個多小時他們已經破掉了蘇軍的五道防線俘虜了蘇軍二十餘萬之眾。
“我估計支撐不了多久,不過這得看英美方麵的反應了。”陳誠皺著眉,對柳清顏回答道:“如果美國讓自己的精銳部隊全麵介入,或許能夠幫助蘇聯人趕走德國人,不過美國佬那會有那麼無私。”
“但現在美國的軍隊還在訓練中,雖然有一定成果了,但誰也不敢保證他們在戰場上不會掉鏈子。您知道的,演習終究不是實戰。沒在戰場上生生死死的走一朝,誰也不知道這部隊到底是能打不能打……”
柳清顏點了點頭,表示陳誠說的有道理,而邊上的段祺瑞推了推眼鏡,撚著胡子笑道:“能不能打,打完了才知道。但活下來的可能會帶出強兵。咱們的老兵,不都是這樣一步步走出來的麼?”
陳誠轉過身對柳清顏道:“其實,我還是比較看好美國。”
“哦?說說看,為何你一定看好美國。”柳清顏對於這個很有興趣,一直以來他都在德國和美國之間誰會最終取勝搖擺。
德國在歐洲取得的巨大勝利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在蘇聯戰場上他們也證明了自己的戰鬥力。要與這樣的國家為敵,柳清顏心裏有些沒底。
但對於美國,他一方麵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合作,畢竟美國正在組建規模不小的陸軍部隊,重建他們的太平洋艦隊,且他們現在都沒有全麵的介入戰場。
也就是說,美國算是二戰諸參戰國中戰爭潛力最強的國家,誰也不敢說他們全麵參戰之後,戰局不會因為他們的介入而有所變化。
“無他,美國的戰爭潛力太強了……”陳誠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一戰前期和一戰之後,美國累積了大量的工業基礎。
這些都是經過戰爭檢驗的,他們的生產能力是無比恐怖而驚人的,直到現在這台恐怖的戰爭巨獸,還沒有發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且美國人口不再少數,兵力完全可以補充的上,即使他們沒有太多的兵力補充,別忘記了蘇聯可是有大量的兵員。”頓了頓,陳誠苦笑著道。
“在這點上,德國很難和美國比肩,德國不僅在人口上遠少於蘇聯和美國,這就使得他們兵員緊缺,就算他們能夠占領大片的資源產地,但是如果戰爭打下去,他們唯一的路途便是失敗……”
說著,陳誠推了推眼鏡:“其實……如果蘇德兩國如果不是彼此仇視,而且能夠展開全麵聯合,或許會對美國產生巨大的威脅。
但可惜的是,蘇聯和德國雙方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了,合作是根本不可能的,剩下的就隻有幹掉對方了……”
柳清顏沒有說話,對於美國的工業產能情況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現在美國還沒有全力爆發自己的戰爭潛力,就已經可以達到月產戰機一千餘架之多。
如果他們全麵的推動自己的生產力,那麼他們的生產能量會達到何等恐怖的地步?
美國方麵最大的優勢,便在於他們有著大量的軍工企業,這些企業在戰時支撐了整個美國的軍工消耗。
以飛機為例,美國現在所擁有的飛機生產商便有:通用動力、麥道、波音、諾斯羅普格魯門、羅克韋爾、費爾柴爾德公司、洛克希德馬丁、惠普……等等十數家。
而同時,這些公司的子公司或母公司也有大量的企業在生產其他的武器裝備或零配件,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力,構成各種規格化的零件有大量生產的可能。
多數的工廠他們並不生產完全的整個裝備,這些生產工廠隻從事自己擅長的生產方式,在所有規格化的零件生產完成後交付便可。
組裝方麵則是由專門的工廠進行組裝,這令他們構成裝備的零件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共通性且效率更高,造成這一切的,源自於美國人在1798年的發現。
當時美國人在武器工業中運用互換性原理以批量製造零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於是1911年美國人泰勒發表了《科學管理原則》,闡述標準化方法是科學管理的方法。
在1927年的時候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提出“標準化對工業的極端重要性”的論斷;從1916年到1926年裏,世界上共有25個工業化國家相繼成立了國家標準化組織。
並且美國於1926年進而成立了國家標準化協會國際聯合會,範圍從機電擴展到其他組織。
這導致的是整個美國在生產零配件方麵高度一致,從而讓他們可以從容的將武器設計出來然後大量的零件商將零件生產出來然後全數在一個工廠組裝。
當然,華夏的標準化最早應該是出現在秦朝,在出土的兵馬俑弩機這樣的精密部件,甚至可以實現同型號互換。
但可惜的是,這些早已經淹沒在了曆史的長河裏,無疑是非常可惜的。現代標準化的源頭,隻能是追溯到美國人所製定的那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