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傳位遺詔(一)(1 / 2)

養心殿,明朝嘉靖年間始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麵闊七間,通麵闊十多丈,進深三間,通進深四丈。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簷簷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九間。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欲”,意思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欲望。”為了改善采光環境,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第一個裝上玻璃的宮殿。

皇帝的寶座設在明間正中,上懸禦筆匾額。明間東側的“東暖閣”謂之東殿,內設寶座,向西。明間西側的西暖閣則分隔為數室,有皇帝看閱奏折、與大臣秘談的小室,曰“勤政親賢”,有皇帝的讀書處三希堂,還有小佛堂、梅塢,是專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醜時將近,夜幕下的養心殿冬暖閣被一團黑暗包裹了,頗有幾分詭異色彩。蘇沫茶走在前麵帶路,後麵跟著雍親王胤禛和九門提督隆科多。丈餘之外,緊緊跟著十多名步軍統領衙門的精兵,個個皆是手握鋼刀,一副如臨大敵的陣勢。

到了冬暖閣門口,胤禛低聲道:“蘇監正,你都聽清楚了?”蘇沫茶道:“奴才聽得清清楚楚,魏公公親口告訴奴才的。當時清溪書屋內隻有我義父一人,萬歲爺令所有人在大門外等候。魏公公暗中調換了兩名當值太監,然後悄悄步入了清溪書屋內,躲在門旁聽到了萬歲爺與我義父的對話。稱將傳位遺詔藏於養心殿東殿的多寶閣子裏的第三個格子裏。”

胤禛聽到“傳位遺詔”幾個字,心子不安分地跳了起來。他將右手握成了拳頭狀,扭頭衝隆科多吩咐道:“你叫人看住門口,有任何可疑之人過來當場格殺。”隆科多道:“嗻!”手一揮,數十名精兵即刻看住了養心殿大門,鋼刀橫在胸前。胤禛抬頭望了眼養心殿大門,說道:“你們二人隨我進殿。”當先走了進去,蘇沫茶、隆科多二人緊隨其後。剛走兩步,蘇沫茶點亮了一盞宮燈,引著胤禛來到靠著一張龍床旁邊放著的一架多寶閣。

胤禛一顆心跳到了嗓子眼兒,隨時都要蹦出來似的。他拿手數著多寶閣,念道:“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方要伸手拉開,又停了下來猛地深呼吸了一下,衝蘇沫茶道:“還是你來吧!”蘇沫茶道了聲“嗻”,倒顯得非常冷靜,緩緩拉開了小抽屜,登時看到了一個精致的長方形木匣子,隨手取了出來。

胤禛望著木匣子,道:“打開。”蘇沫茶打開了木匣子,看到了兩份傳位遺詔。怎麼會有兩份呢?胤禛抓過來一份一看,是滿文書寫,另一份是漢文書寫。他抓過來漢文書寫的那一份,隻見密密麻麻地寫了兩三千個字:“……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嚐兵及京城,諸大臣鹹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係中國之主,不忍取也。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稽查典禮,安葬崇禎。昔漢高祖係泗水亭長,明太祖一皇覺寺僧,項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歸於漢;元末陳友諒等蜂起,而天下卒歸於明。我朝承襲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也。

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盛時,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嚐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漢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采繢,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惡,卒致不克令終,皆由辨之不早也。朕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與蒙古人等無不愛惜。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朕之十四皇子胤禵,人品貴重,曆練有成,且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大位。即遵輿製,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鹹使聞知。” 文末寫著“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十三日 卯時”幾個字,看來是三個月前,萬歲爺才擬寫好了傳位遺詔。胤禛看到“十四皇子”幾個字,心底裏“咚”的一聲,像是敲響了一記重錘,震得他渾身一顫,手抖了下,傳位遺詔飄飄悠悠地落到了腳下的地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