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二天開始,布朗就開始在訓練課上擺出準備在總決賽上使用的陣容。當他把這個陣容拿出來的時候,除了劉易斯以外的所有人都被嚇了一跳,這陣容居然沒有中鋒?
在這個時代,純粹的無中鋒陣容是基本不會出現在場上的,就算有也隻能是在輪換陣容登場的時候打那麼幾分鍾。就算當年道格·莫治下以瘋狂進攻著稱的掘金,他們陣中除了範德維奇和英格利什兩位得分手以外,也還有丹·伊賽爾這位生涯場均20.4分、7.9個籃板的優秀內線,而且這家夥還在1993年成功入選了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
但是現在布朗擺出來的陣容就是一個無中鋒陣容,後衛線上依然是艾弗森和裏德搭檔,小前鋒貝爾,大前鋒林奇,中鋒劉易斯。雖然大家從身高上麵很容易判斷出他們各自的位置,但沒有人會認為劉易斯是內線球員,沒辦法,他飄在外麵的時間實在太長了。
事實上教練組的其他助教也對這套陣容秉承著懷疑的態度,他們不認為無中鋒陣容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之所以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僅僅是因為他們自己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雖然他們也不會心理陰暗地祈禱這個辦法失敗,但不信任絕對是難免的。
為了對球隊負責,布朗給他們安排的對手算是球隊剩餘球員裏麵能夠組成的最強陣容了,後場是斯諾搭檔麥基,內線則是希爾加戴勒姆波特,三號位上暫時用阿裏納斯頂一下,雖然他身高不怎麼夠,但看在貝爾和林奇都是防守型側翼的份上也就罷了。
一開始艾弗森餓劉易斯他們自然打得很別扭,盡管已經是搭檔了兩個賽季的老隊友,但也還是第一次同時出現在場上。最不習慣的毫無疑問是內線的林奇和劉易斯,他們一個從來沒有打過大前鋒,另一個則畏懼身體對抗,導致一開始就成為落後的那一方。
而且戴勒姆波特和希爾聯手控製了籃板球,無論進攻籃板還是防守籃板都搶得飛起,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艾弗森他們這套“主力陣容”的球員都還沒有養成衝搶籃板球的習慣。按照常威的想法,艾弗森一個人留在三分線外等著打反擊就可以了,其他人全部都到內線去搶板,但五個人全部準備打轉換進攻就很扯淡了,誰來搶籃板發起反擊呢?
然而,布朗吼了兩次之後,情況開始有所改觀,雖然劉易斯還是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但至少需要他進內線去和戴勒姆波特他們肉搏的時候他也不再磨磨唧唧地站在原地不動。每當陪練的那一方投籃打鐵之後,五個人都像瘋狗一樣往正在下落的籃球衝過去,甚至還出現和隊友搶到一起的糗事,不過好歹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吧……
最關鍵的是,他們根本不需要找到手感,當艾弗森在弧頂控球的時候,其他幾個人就不斷地在內線和外線之間穿梭,作為唯一的一個大個子,劉易斯還時不時地給隊友們做個掩護,超強的機動性使得他們總能跑出足夠的出手空間,然後就是接球投籃,或者沿底線空切到籃下的時候接隊友的傳球直接上籃,手感什麼的完全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