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生性怯懦的二夫人臉色蒼白,老夫人一看便知,她的二兒子又出門喝酒夜不歸宿了。
老夫人無心叫兒媳在小輩麵前難堪,於是調轉話風,問起了別的。
幾個大人說著話,李雲溪聽不太懂,就想隔著老夫人找李暮說小話,定睛一看才發現,李暮的臉色很難看,比二嬸嬸的臉色還難看。
“五姐姐。”李雲溪小聲喚道:“你怎麼了?”
李暮搖了搖頭。
沒什麼,就是抓住了李家被抄家的關鍵詞,而已。
《醉青鸞》開篇就說過,李家獲罪,是因為女主的大伯李聞道——也就是李暮的父親,他跟當朝太傅,以及幾位大臣密謀刺殺燕王,事情敗露後,包括太傅在內,所有參與此事的官員被盡數株連。
後來李雲溪特地翻閱過卷宗,得知在晉嘉三年正月,謀劃刺殺案的太傅曾通過禮部尚書,給李聞道送了一本古籍,裝古籍的盒子有夾層,夾層裏藏有書信,邀李聞道一同謀事。
李聞道發現書信後應邀參與其中,借助自己的官職便利,幫忙安排刺殺事宜。
同年五月初五,刺殺計劃敗露,女主的生活自那一天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致女主對端午節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心理陰影,後來女主懷孕,女配故意給女主送粽子和五彩繩,讓女主動了胎氣……
晉嘉三年正月,禮部尚書,古籍。
李暮一直在等,她生怕自己錯過,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都跟個變態一樣在李聞道見客的地方蹲著。
本以為今天全家出動去道觀,李聞道沒時間見客,可以休息一天,誰知道就是這天,改變李家命運的古籍來了。
怎麼辦,她不想被抄家,不想老夫人年紀大了還要麵對家破人亡,更不想錢氏被流放,她該怎麼做?
要先跟老夫人去道觀,慢慢想辦法等回來再說嗎?畢竟信藏在夾層裏,可能沒這麼容易被李聞道發現。
但這樣真的來得及嗎?
李聞道會不會早就察覺出盒子不對勁,半路從道觀折回來看盒子?
李暮越想腦子越亂,最後她啪地一聲,打翻了茶杯。
茶杯落地碎裂,潑出的茶水弄髒了李暮的衣裙。
眾人皆驚。
老夫人和錢氏趕緊把李暮拉起來,用帕子替她擦掉衣服上的茶水。
三夫人伸手一撈,將李雲溪撈進懷裏,讓她遠離李暮,免得李暮那傻子把桌上另一杯茶掀到她身上。
在場除了年紀小不懂事的孩子覺得是意外,其他人都認為李暮剛剛那一下是傻子犯糊塗所致。
染了茶漬的衣服不好穿出門,老夫人叫飛星回棲霞苑拿更換的衣裙來,又讓身邊的齊嬤嬤帶李暮到裏間去,把弄髒的衣服換掉。
李雲溪一刻不停地想要粘著李暮:“我跟五姐姐一塊1
三夫人硬拉著李雲溪,還往李雲溪額頭上狠狠點了一下:“你跟著湊什麼熱鬧1
李雲溪力氣小,抵抗不了自己的母親,險些沒給氣哭。
過了一會兒,飛星抱著衣服趕來,齊嬤嬤讓飛星幫著把衣服用火鬥熨暖和,等將衣服熨好,她捧著衣服拐進屏風,才發現屏風後頭空空如也。
那麼大一個五姑娘,居然憑空消失了!
……
鬆榮齋外頭,翻窗出來的李暮提著沾染茶漬的馬麵裙,在冷風中狂奔。
寒風如刀片劃過她的臉頰,很疼,但她卻一刻都不敢放慢自己的腳步——
她必須馬上!立刻!現在!就把那封見鬼的密謀信給找到並銷毀,決不能讓李聞道看見,一股腦紮進刺殺案中!
至於以後,策劃刺殺案的太傅會不會用別的辦法找上李聞道,李暮打賭他不敢。
因為他們要殺的是燕王。
《醉青鸞》劇情開始的時候,是晉嘉十年,李雲溪十七歲,朝中勢力分為三股,為首者分別是極力支持昏君的首輔,執掌兵權的昭明大長公主,以及昏君的叔叔齊王。
最後這三股勢力都輸給了後來居上的男主,也就是昏君的兒子——安王。
書中這四夥人多狂啊,可提起死於晉嘉八年的燕王,個個皆噤若寒蟬。
不對,昭明大長公主除外,因為燕王是她兒子。
書中還提到過燕王的“豐功偉績”,說他弄死先帝,假造聖旨,領攝政之職,把新帝和一眾皇室宗親死死摁祝
且他不僅有個手握兵權的大長公主娘,他還有個弟弟是錦衣衛都督同知,掌錦衣衛事,眼線遍布京城。
太傅就是怕被錦衣衛發現,才用了這麼迂回的法子聯係李聞道。
若李聞道不給他回複,之後再借他十個膽,他恐怕都不會敢再拉李聞道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