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澀的精血在舌尖滾動,而後被杜康一口吞入喉中,停留在聲帶部位流轉不去。
蠕動的精血滋潤著楔形的聲帶,一枚枚血色的符籙從中衍生而出,鑽入聲帶的血肉內,引導著無聲的異變。
很快!
這個用於發聲的器官,開始不受杜康控製地震動起來,整個聲帶蠕動著脫離了杜康的咽喉,變化成一團肉塊與應聲妖的精血結合在一起,繼續蠕動不休。
時間緩緩流逝。
妖怪的精血與杜康的聲帶就此結合為一體,開始孕育新的生命。
咚咚咚……
肉塊中開始有心髒跳動的聲音響起,心跳聲如同生命初生的號角,蠕動的血肉更加快速地變化起來,一個指節高的二頭身人形小人很快就在其中塑造成型。
當一切異變停止之後,新生的小人便睜開了眼睛。
它懵懵懂懂地向四周張望,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擁擠、黑暗、濕黏的腔道中,它本能地不喜歡這裏,瞅準方向後就本能地向上爬去。
上方有一個敞開的洞口,它正要沿著堅固的牙齒爬到外界,卻看到這個空間中,有一隻和自己同樣大小同類正在閉目酣睡。
小人將同類搖醒,強拉著睡眼蒙矓的它向洞外爬去。
等兩個小人爬到山洞口後,發現自己竟然處於一片懸崖的洞口處,放眼四望,眼前是巨大的開闊空間,這讓它們童心大樂,立刻張開小嘴歡呼了起來。
一時間,空間中滿是孩童歡快的笑聲。
這聲音吵醒了更多的鄰居,在杜康巨大的五官中,眼皮被翻起,跳出兩個相貌相似的小人,兩個耳洞中爬出兩個睡眼蒙矓的小人,鼻孔中鑽出一個……額頭中冒出一個……胸口譚中穴探出一個……
加上口中爬出的兩個,一共九個小人從杜康身體各處出現。
瞳中人,耳中人,意中人,身中人,鼻中人,舌上人,再加上新生的話中人,六識法修出的七識小人就此終於齊全。
它們相互看著對方,嘰嘰喳喳地用未知的語言交流起來,言語中滿是歡樂的氣息。
但在此時,一個突然插入的聲音打斷了它們的歡笑。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杜康現在無喉無舌,按理已經無法發出聲音,但自心而發的聲音卻在七識小人的心中響起。
本是普通的經文,但聽在小人們耳中卻是讓它們大驚失色,慌慌張張地飛離了杜康的身體,想要逃離這裏。
但一層金色的光罩已經在誦經聲中亮起,阻擋了它們逃離的道路,這是五蘊佛光法界,能夠阻隔肉體,感受,思想,意誌,心識五種人心意識的運轉,本質為這五種力量糅雜而成的七識小人根本無法逃離這裏。
此句佛經出自《心經》,大意為:以般若智慧觀照自心而獲得解脫自在的菩薩,能夠洞見上述的五種概念皆是緣起性空,所以能夠脫離生老病死以及一切的痛苦。
用在此處,卻直接召喚出了五蘊佛光法界,隔斷了七識小人的退路。
杜康自從修行小有成就之後,麵板在幫助其進階法術時,總是喜歡借助其已經掌握的力量順意而為引導法術的進階,並不會像杜康初修法術一樣,憑空創造出某種力量相助。
但凝結清淨琉璃羅漢法身的過程是不同的,杜康根本沒有掌握過能幫助自身進階的力量,就像七識小人的逃遁一樣,根本就不是普通的物質或者五行法術能阻攔的。
讓杜康自己來凝聚法身,隻怕在開始的第一步七識小人就跑掉了,更別提之後的步驟,麵板憑空創造出的這些力量,也是進階需要花費三百年壽命的主要消耗所在。
七識小人在不遠處湊到一起,驚恐的看著發聲的龐然大物,不斷的鞠躬,作揖,磕頭求饒。
但杜康對此卻不管不顧,他繼續輕聲念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這句經文直接跳到了《心經》第四句,大意為:人需要通過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識六種知覺,才能對世界產生一個總體的認知,但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存在。
此言一出,立刻有金色的火焰憑空在七識小人身上燃起,九個小人在哀嚎聲中,身體化為一點點飛灰,於這個世界上消亡。
與之相對應的,杜康的所有感官也隨之消失了,比黑暗更黑暗的無知無覺降臨在了他的肉體和意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