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花姑娘(1 / 3)

‘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扭上街。’這是村裏流傳的民謠,掃過了房子,臘月二十五,接著就是糊窗戶了。

古時候的門和窗戶,特別是這種窮的村子,都是木頭做的。而且窗子透光很差,多是用木頭雕刻的,隻偶爾能露出來幾個小口,算是透光了。

那時候沒有玻璃,隻用窗戶紙糊上,有的有錢的人家糊上裏外兩層,冬天也好不透風,保暖。在稍微好點的,也有用紗的,她家用的是紙,主屋趙老太太東屋的窗戶是兩層紙糊的,其他的都是一層紙糊的窗戶。

偶爾天氣特別冷的時候,於氏晚上都是用布在裏麵的窗戶給遮上,省得漏風。

窗戶紙是買的,年年的集市上有的賣,趙老太太根據每家窗戶的情況,集市上買上幾片窗戶紙,各家好糊窗戶用。若是看著還好的,就不換新的窗戶紙,直接舊的窗戶紙用著,聽說窗戶紙也得花上幾個銅錢。

趙老太太今年給了丫丫家兩篇窗戶紙,一早打過漿糊,在把主屋的幾扇窗戶窗戶又糊上新的窗戶紙,主屋有的地方窗戶紙糊了三曾,也是夠保暖的。

西廂房舊的窗戶紙沒拆,直接在裏屋又糊了一層,算是保暖了一些。糊完窗戶開始貼窗花,趁著新糊的窗戶紙,直接把前段時間剪好的窗花貼上。

西廂房的窗戶是風調雨順和年年有餘,裏屋她娘又貼了自己剪的幾個福字。一貼上窗花,立馬過年的氛圍就有了。

二十六買肉,沒殺豬的人家去買豬肉或者牛羊肉,丫丫家今年殺豬,趙老太太說就不買肉了,羊肉牛肉也都不買了。二十七宰公雞,這個當時是得宰一個的。趙老太太夏天的時候抓了好幾隻雞,加上之前養的,有好幾隻公雞。趙老太太讓殺了一隻新的,看著也大的,說是老公雞還能養家,不殺吃。

二十七這天家家也都要去趕集,因為這天一般都去集市上置辦過年的東西,比若炮仗、香燭、黃紙、煤油之類的都是要這天置辦好,等缺啥少啥,二十八二十九再買上兩天,不能等著三十過年了,再去置辦。那樣的人家會顯得不會過,村裏的人會笑話的。

一過二十七,有時候晚上,就有人家開始放一兩聲炮仗,有時候這邊放一聲,那邊跟著放一個,好像是跟著比一樣。

二十八把麵發,發的是過年蒸饅頭的麵,也就是發上一晚上,二十九開始蒸饅頭。這裏的饅頭不是白麵的饅頭,而是玉米麵居多。因為這裏不種麥子,所以白麵少,但是有錢的人家,也是能能南邊弄到麥子,蒸白麵的饅頭。

臘月二十九還有一個說法,要打上幾斤酒,自己喝或者過年家裏來客請客喝。集市上有個小的釀酒廠,是用高粱釀的高粱酒,丫丫爹平時幹活累了,是會喝上幾口酒解解乏的。每年打酒都是趙老太太給她爹幾個錢,她爹去集市上打上幾斤酒。

大年三十這天吃的餃子,純肉餡的,這是丫丫來到古代第一次吃純肉的餃子,而且包的也多,餡子雖說不大,但是吃著也是香,她一連吃了好幾個。

吃過餃子,開始做漿糊貼對子和掛錢了。

每年這個華哥還有趙家小叔是主力,她爹跟著王對子上抹漿糊,趙家大爺拿過去讓華哥和趙家小叔貼上。對子是華哥寫的,他知道上下聯,知道哪個貼到哪裏,趙家小叔也識得幾個字,所以年年都是趙家小叔和華哥貼對子。

對子、橫批、掛錢、年畫、門神都是得貼的,趙老太太看著華哥和趙家小叔在那邊貼,有時候問問這上麵寫的什麼字,什麼意思,有時候幫著看看貼的正不正當,需要往那邊挪一挪之類的。

華哥算是比較忙,有的人家忘了對子是貼在哪裏,或者哪個貼在哪邊,偶爾都是有人過來問一問華哥,這對子怎麼貼。

華哥也都耐心的告訴,直到記下了,才作罷。

年年三十的中午飯是最熱鬧的,也是最豐盛的。這邊她爹他們貼對子,那邊她娘和大娘一個鍋糊肉,一個鍋燉燉雞。屋裏屋外散發著肉香,大家幹活也都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