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貓崽已經兩三個月大,早就讓先生給抱到上院養著,給這小貓崽子取名,很是花了先生很多時間,一直也沒琢磨出來個中用的。
起的正式點的,說是不好叫;不正式的,說是不好聽。
最後還是她看不多,小貓崽兩耳之間有一縷黃毛,通身都是白白的。當初還是她一閉眼,一琢磨,“先生,就叫‘白邊’吧。”
最後轉悠來轉悠去,先生還是用了‘白邊’這個。
胖墩和白邊兩個是一時也沒有分開過,雖說白邊是先生上院養著,但是和胖墩兩個是時時刻刻都在一起。晚上一起出去抓老鼠,睡覺的話,有時候兩隻都下院,有時候都留在上院。
算是一起養了。
本來打算於景要是年前趕不回來,於瑤就在她家過年了,這回於景趕回來,臘月二十五住了一晚上,二十六,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還有一些年貨,套車回了南上準備過年了。
於景這次帶回來的東西,還和以前一樣,大家沒人都有。這次於景還多帶了好些筆墨紙硯,說是給學堂娃子們買的,這個貴,買的又多,看著很是花費不少。
因為於景隻住了一個晚上,吃過飯,撿著重要的生意和賬本上的一些事,單獨和她說了說。
她心裏有數,各樣生意這半年功夫都步入了正軌,正是一點點做大的時候,也是越來越火。
於瑤於景兩個一早去下院給老太太問了好,就套車回了南山。
還有幾天就過年,家裏該準備的也都準備的差不多,她娘就領著她和開始出門串親戚,遠的近的,親的疏的,家家戶戶都走走看看。
小小跟著先生,一來陪先生作伴,一來跟著先生還是要讀書識字。
“娘,我二姑今年怎麼沒回來呀?”
現在趙家小叔一家領著孩子小年之前就家來了,說是孩子大了,在家裏過年。大姑一家也送來禮下來,隻二姑一家,今年還沒動靜,每年二姑年前不回來,也是要稍個口信的。
“你二姑家裏許是忙,沒得空吧。”她娘也惦記這事,但都不知情,也說不好,“現在離過年不是有幾天嗎,許是一時沒合適的人稍信,耽誤了。”
“再等等看看。”
二姑嫁的遠,娘家人也沒過去幾次,二姑回娘家的次數更是有限,所以這每年過來看看或者稍個口信,也算是個大事了。
年前就惦記,這過來年,二姑家也是沒過來消息,可是急壞了她爹娘兩個。
“二姐這個年前年後的都沒往家裏稍口信,會不會有啥事呀?”
她爹和趙家二姑從小最是好,二姑這個年沒回來,也沒稍口信,可是讓她爹擔心夠嗆,一個年都沒過好,從初一開始,就念叨個不停。
“今兒初五,過了初六,咱下院問問老太太的意思。”她娘安慰她爹,又給出主意,“要是行,咱就套車去套二姐婆家看看,遠是遠了點,咱套大正月的也沒啥事,正好去逛逛親戚了。”
“我嫁過來這麼些年,還不知道二姐家門口哪裏開呢,正好去看看。”
她爹一聽這主意,連忙點頭,“去去去,可得去看看了,以前要車沒車,要工夫沒工夫。現在好了,驢和車都有,也有功夫,可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