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兩次相處,和劉家多少也算有了認識,她開始著手最後一件還沒辦成的大事。
聽了古代這麼多的詞曲調調,加上記憶中的詩詞歌賦,這些日子以來,著實整理了不少。
“劉大哥,把這兩張送過去吧,就按咱們之前說的,和劉公子把事情定下來。”從寫好的一遝中,拿出兩張,遞給劉正,“定下來之後,府城的事情也算是徹底辦妥當了。”
該交代的都交代差不多,劉正和薑淵兩個都是能辦事、會辦事的,並不操心。
雪,也已經化的差不多,遠遠的傳來小路上車夫趕車的吆喝聲,在府城這個僻靜的小院子裏,此刻,顯得格外的清晰。
歸期到了。
家裏置辦的東西、爹娘的禮物、先生和兩個兄弟的書卷、娟姐的成親的賀禮、各家親戚和兄弟姐妹,她也都準備了布匹、書卷、新奇的小玩意兒。
院子裏正琢磨家去的事情,許平一路小跑,笑的嘴角都扯到耳朵後麵去了,“來信了,來信了,家裏來信了。”
平哥遞給她一封,自己手裏留著一封,“這是巧姐寫的,巧姐寫的。”
想來最近巧姐在習字方麵下了番苦功夫,字能寫成個了,而且一連還能寫上三五頁,絮絮叨叨的說些家裏的大事小事,隔三差五就和家裏信一樣,稍過來一封。
平哥也是,隻近一兩年在學堂讀點書,看著巧姐長進這般快,生怕落下,前陣子念叨了一番。這邊跟著薑淵學點防身的功夫,另外拾起了書卷,遇到犯難的,就去玩薑淵劉正。若是再不懂,就趕著空閑,過來問她。
家裏的信,回回都是要好幾頁紙,每每爹娘囑咐一番,小小和二小也是都塞上幾頁,說些學堂和小孩子間的趣事。間或先生也寫上幾句話,多是望她手不釋卷,書不離手。
偶爾娟姐、青姐、祥花姐她們,也帶來些消息,多是女孩子間的趣事。比如這次,是娟姐寫來的,說是家裏給青姐訂下了親事。
隻記得之前老姑給青姐惦記的,還是大狗子,哦,文真。這會青姐訂的親事,是隔壁村子裏的一戶張姓人家,三個兄弟,排行老幺,也在家裏學堂讀書。
這戶人家,她是知道的。說是隔壁村子,但是北邊的,和她家的村子離著比較遠。隻和大舅家還算近,去過姥家幾次,有些印象。
說是祖上留下些田地,兩個兄長也都成家,這個小的又比較受寵,答應在縣裏買房子,年後這邊學堂結了業,還答應在縣裏置下鋪子,說是小兩口自己做掌櫃。
娟姐說老姑相看了很多人家,隻挑了這戶,對人家和孩子是都滿意的。
娟姐還說巧姐在下院,跟著老太太學些女紅,活計做的細致,平日裏跟著祥花她們學些讀書識字,吃喝都是不愁,比過來的時候長了不少,也胖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