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友誼花開(1)(1 / 2)

林蕭雅在日記裏寫道:‘我不喜歡我的家庭甚至討厭它,我的家庭很完美,沒有爭吵沒有不合協的聲音,可是它太完美了,完美的像一件藝術品而不像一個家,它至少給我的感覺不是,那裏就像希臘神話那個用黃金打造的牢籠,縱使它富麗堂皇但它卻禁錮了我的自由,使我不快樂。’

那個家對她來說是一個牢籠,是令她痛苦的根源,聽到老師講的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她竟然覺得她和他們是如此的相像,她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們的悲傷和痛苦。

她喜歡悲傷的東西,李後主的詩句,納蘭的詞,還有蒲鬆令筆下那隻有偉大的狼媽媽,這些都是她喜愛的東西,林蕭雅沒有什麼才藝,她的生活除了讀書就是好好讀書,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林蕭雅的座右銘。

一直以來她都在懷疑自己是否是父母的親生女兒,因為在他們身上她感覺不到溫暖,在家裏她總是被忽略。

不管是聚會、踏青、旅遊甚至是走親訪友他們仿佛都會自動忽略林蕭雅的存在,王西嵐的大多朋友一直以來都以為林家隻有一個女兒。

他們帶給林蕭雅的隻是無盡的悲傷和眼淚,林蕭現在已經不在相信愛了。

她的功課很好,學習年年都是第一。

但她總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不管是拿來大獎還是贏了比賽,她都是麵無表情。

林蕭雅告訴自己眼前的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她要考上名牌大學,她要成功,要有很多的錢,比爸爸掙得多的多,然後把錢砸在他們麵前,讓他們知道她林蕭雅絕非池中物。

她的列位老師給她的評價驚人的一致。

林蕭雅同學學習很好,很優秀,但她的性格有些內向不太合群,而且有些自閉的傾向。

每一次林蕭雅看到這樣的評價都是一副嘲諷的樣子,每次拿著成績單給爸爸簽證,爸爸總是會露出一副歉疚的表情。

剛開始林蕭雅對爸爸還是滿懷期望,希望父親會對自己好,可時間久了,從滿懷憧憬到失望也不過隻是一個過程,她的表情變得更加淡漠起來。

她不喜歡父親,雖然不討厭他,可他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做事態度令她心寒。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林蕭雅上中學,從上中學起,林蕭雅就開始住宿,外公是九中學校的校長,學校有分配給他一套房子。

但一直以來他都不怎麼住,林蕭雅上的中學是九中附屬中學,正好可以住在外公的那套小房子。

爸爸給林蕭雅辦了一張信用卡,每個月都會把生活費彙到信用卡裏。

不用麵對母親後母似的嘴臉和爸爸討好似的笑臉以及姐姐虛偽的笑臉,林蕭雅的生活變得格外輕鬆,心情也平靜了許多。

即使那個家帶給她的都是數不盡的冷漠,但突然離開了生活十幾年的地方,林蕭雅竟感到有些不習慣。

林蕭雅性格內向,不愛講話,來到新的環境認識新的朋友融入新的班級,縱使林蕭雅是優等生第一名,可不善與人溝通與交流,她還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不善交際成了她的硬傷,在新的學校裏隻有無盡的冷清和寂寞陪伴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