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木濱回村之前,劉東升早一年回來了。先前,已建了自家的房子,一家三口兒回來有了住處。有房不是家,有媳婦兒孩子才是有家。媳婦兒孩子是小家,鐵佛村是他的大家。大家有疼愛自己的師娘師妹,有照顧養活他長大的全村父老。
劉東升一回到鐵佛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程耀旗就找上了他。說是從市裏到鄉裏,硬性攤派下來了政策挺寬鬆的五萬塊錢貸款,要求村集體或者個人搞副業。遊說了一個多月,也沒人敢貸這筆款,怕是生意賠了,砸鍋賣鐵扒房子賣屋也還不上。全村兒掰手指頭看來,隻有你東升才有這個膽兒和能耐了,算是幫叔一個忙了。
劉東升給村主任遞好煙沏好茶,對於用貸款不置可否。
他心裏就那麼一個打算,那就是速速地成立有獨立施工資質的建築公司,殺回深圳去,像蘇隊長一樣包工包料包樓房,像蘇隊長建築公司的才總一樣和甲方簽個承建合同,就有一堆人馬冒出來圍在他身邊,給他幹活兒掙鈔票。
誰知道跑去市工商局注冊,吃了閉門羹。
企業科的說我這裏是管國營和集體企業注冊的,你去個體科。劉東升皮球一樣出溜到個體科,個體科說沒有個人注冊公司的,我得請示下領導你過兩天來。
過幾天去了,個體科的拿著領導寫的條條框框扔給他看,劉東升和那張紙是相看兩不識。
說劉東升大字不識一個那是假話,眼下還能認識幾十個。等二十幾年後有了多家公司,成了鐵佛市名人富豪,有記者問他認識多少字時,他隨手要過一張報紙扒拉了半個小時認出了兩百多字。至於後來如何批文件,手機怎麼著存電話號碼,劉東升自有他的一套辦法。
看著領導的手寫意見劉東升說我看不懂,對方說有注冊資金、施工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要求,以及上級單位的證明信。
劉東升斜著個腦袋出了工商局,身後個體科辦事員小郝氣喘籲籲地跟了上來。
小郝說劉哥別失望,咱鐵佛城閉塞落後,但是國家鼓勵個體民營經濟發展的風,肯定會吹到我們這裏,你不妨先幹個建築隊積攢下那些條件,等有了相應的資質我包你辦成。
劉東升歪頭,看了一眼這個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小郝說看我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你信不過我?城區裏正在建個體私營商業區,鐵佛市不放開民營企業這個口子,那還發展不?你辦不了公司我不要這鐵飯碗了就。小夥子繃了個臉兒,居然也是生氣了。
呼啦啦,一群下了班騎著自行車的人從他們身旁經過,把倆人擠到了馬路牙子上邊。
想想也是。劉東升成立了建築隊。
包產到戶十來年的人們已經有了不少的閑錢,都要翻蓋住了幾十年的老土房子。劉東升是在南方深圳蓋樓的,劉東升建築隊是隔著門縫吹喇叭名聲在外,方圓幾十裏修房蓋屋,凡要有點成色的都會找到他。修磚房不是建樓房,但也是包工包料了,小小滿足了下虛榮心。
蓋房賺這點錢並不是他的目的,期間他抓緊培養了幾個技術員、施工員和預算員,工商局的小郝一趟趟地騎著山地車跑過來熱心幫忙,介紹他們去市建築公司跟著學習並考取資格證。劉東升心急,一次次地問什麼時候學完什麼時候考完,恨不得一下子帶著他的建築公司資質飛奔到深圳去,包樓房,掙大錢。
民房一個個地開工交工,蓋民房的過程中劉東升發現了一個問題,家家都缺檁條。老房扒下來的檁條沒幾根能用的,當地柳槐樹既不多也不直溜,很多房子修著修著,因為沒有檁條就停了下來。劉東升找在建築隊做負責人的五服叔叔劉永旺商量,問能不能進些木材來賣,劉永旺點頭說我看行。
劉東升說叔啊你眼光老深沉了,是真行還是假行啊?劉永旺說是真行我早尋思過了,隻不過在我心裏是敢想不敢做啊。正是應了那句古話自古英雄出年少,你就做吧我支持。
劉東升笑笑:我打小窮要飯的不知道怕啥,是茅廁坑裏的蛆我也要爬出來,是狗屎我也要在地裏養莊稼。就讓人給黑龍江的嶽父老秦拍了封電報,問詢木材情況。老秦回複說可以。劉東升馬上帶上老婆秦翠花和小閨女,坐上火車去了東北,探親和進木材一舉兩得。
夏秋之交,正是伐木的好季節。二十多天後劉東升跟車把木材拉了回來,細長筆直的鬆柏木很快賣光。再進再賣,供不應求。最後幹脆從東北發了一火車皮過來,劉東升去找市運輸公司的貨車往村裏運,卻一輛車也找不到,說是全都運糧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