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鐵佛市有九項成果獲省級科技獎,其中有七項是出自像方程公司這樣的新興企業,再一次讓嶽勇對科技興企興市產生了興奮。在他的推動下,金融係統又出台了扶持青年創業貸款政策,用於支持那些新技術在身的年輕才俊們。
而讓嶽勇頭疼的四大集團改製,他充其量隻完成了兩個。鐵建算是完整的一個,鐵藥和鐵商隻能各算半個。在嶽勇看來,換湯不換藥走形式沒用,經營不走上正規就不算真正地完成。至於鐵佛集團的改製則紋絲沒動,不是不想動而是無從下手。
眼下,鐵藥、鐵建和鐵商沒有一個讓他省心。特別是鐵藥和鐵建,雙雙被舉報。
鐵藥集團二零零一年改製,管理層持股百分之二十,但總經理田家慶並不滿意。二零零二年,田家慶和幾個骨幹在省城注冊了鐵藥藥業公司,全權代理鐵藥集團的產品銷售。半年多來,集團的產量有所增加,效益也略有增長,但更多的利潤流進了藥業公司的賬戶。
嶽勇派出國企改製小組成員和田家慶進行商談,政府可以做出讓步,願意再次稀釋國有股份隻占到六十五,管理層的股份由二十增加到三十五,希望田家慶撤銷省城的鐵藥藥業公司。既可提高集團效益,稅收又不會外流。
田家慶另起爐灶的行動達到了施壓的目的。他同意了二次改製方案,但提出省城藥業公司要經營到下一年年底的要求。倘這兩年效益好,那麼到明年底他將有兩個不錯的選擇:一是有了實力積累,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辭職做自己的藥業公司。二是徹底把集團變成了一個沒有一點銷售能力的加工廠,可以更加有底氣地向政府提出第三次改製的要求。
田家慶人才難得。市政府答應了他把藥業公司經營到明年年底的要求。同時進行了二次改製,希望再次改製,能夠激發起田家慶一班人馬的主人翁精神,達到管理層和企業的雙贏。
人算不如天算。鐵藥集團的產量進一步提升,但兩封舉報信一前一後寄到了市紀檢委,平日裏張揚跋扈的田家慶,還是把職工們的羨慕嫉妒恨激發為實際行動。事實證明,脫離人民群眾哪有好下場呢?
一封是集團四十多名員工聯名舉報田家慶轉移經營利潤,將集團的利潤轉到他自己的藥業公司。第二封是匿名舉報,舉報田家慶公款私用和壓低藥品出廠價格。紀檢委有範圍限度地會知改製小組,征得嶽勇同意的情況下,開始對田家慶和鐵藥集團進行暗中調查。在政府、職工和田家慶三種利益的糾葛之下,鐵藥的命運又出現了變數。
無獨有偶,嶽勇也收到了一封鐵建集團違規建樓盤的舉報信。
信中舉報鐵建在原工具廠的地盤上修建商品樓時,不遵守城建規劃,比原規劃向馬路側多建出六米。帶來的好處是每棟樓多出半個單元,五棟六層樓多出三十套房子,並且節省了兩千平的土地費和配套費用。
舉報信裏沒有留姓名,隻留了一個手機號。並特別說明,如果嶽勇副市長親自接見,可以當麵彙報。其它人等包括紀檢委在內,概不見麵。
選一個清靜的周末,嶽勇在政府辦公室接見了神秘的舉報者。
讓嶽勇吃驚的是,舉報者不是別人,正是修建所舉報商品樓盤的鐵建施工隊石隊長。石隊長再次將舉報信中的違規建設向嶽勇複述了一遍。嶽勇對舉報事實並沒有多大懷疑,隻是疑問舉報者的動機和為什麼要向自己舉報。
石隊長看出了嶽副市長的疑問,告訴說自己在鐵建幹了三十年了,從瓦匠學員一直幹到施工隊長,幹了有四十多個工地。在鐵建還叫市建還是國有企業的時候,自己負責工地的建築質量,無論是自檢還是質檢站以及甲方的檢驗,基本上都是一次通過。因為國企的多年職業道德教育深入了每個建築工人的內心,活兒幹不好,我們自己就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
當施工隊長十六年以來,都是嚴格按照規劃和圖紙施工。而這次卻按鐵建房地產分公司總經理的要求,進行了違規建設。一個多月睡不好覺,總感覺對不起自己的職業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最後這才決定進行舉報。
嶽勇在表揚石隊長是鐵佛建設者的良心時,心裏對國企改製也萌生了些許焦慮。改製雖是煥發了經營活力,但一切向錢看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麵效果。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也往往會衝擊社會的利益,會讓職工的職業道德漸漸地淡化。不改不行,改了也不是萬能的。多年後如果再發生同樣的事情,還會有人因為個人職業良心而舉報嗎?想想概率恐怕會小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