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夕日欲頹(1 / 2)

全然不知鬆峰山議事堂內高旭慷慨陳詞的錢二爺師徒,此時正在撒開四蹄的馬背上緊握韁繩,背朝落日。

話說那煙雨樓,雖說在與鬆峰山百年對峙中大半時間都處在下風,可並不影響在江州江湖“西鬆峰東煙雨”的卓然地位。

名稱極婉約的煙雨樓,與江州溫和純樸的民風相較,作風卻是極彪悍,在百餘年前創樓時,硬生生靠著要地盤不要命的瘋子做法讓原本已經占據了江州大半江湖的鬆峰山拱手讓出半壁江山來,可以說是殊為不易。

不同於鬆峰山的中正平和,煙雨樓曆代樓主都是誌在開拓本門疆土的梟雄,許是與煙雨樓曆代樓主傳承方式不無關係。

當時煙雨樓初代樓主在離世前給病榻前的弟子留下了這麼個規矩:但凡煙雨樓子弟,皆有資格參與樓主爭奪。

如此一來,曆代煙雨樓人才更迭之際,免不了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便是大堯官府也是沒有絲毫插手餘地,縱是明麵上握手言和,私底下決鬥時免不了還要分個你死我活,百年來的最初半甲子,大堯尚未與如日中天的大鄭一決雌雄,對於境內江湖門派的管轄力度也是不足,於是乎前五代煙雨樓主,除了初代創樓那位以外,沒有一位能在病榻上善終的。

煙雨樓主爭奪之慘烈,可見一斑。

但凡沒能順利破鏡亦或是樓內有天資卓絕的弟子出世,煙雨樓樓主就得掂量掂量自個的頭顱還能在脖子上長多久,也不乏有心狠手辣之徒趁著樓內野心勃勃的弟子尚未成材之際,便將其扼殺。

隻是這樣的煙雨樓主,往往當不了幾年便落得個莫名其妙的死法。

看似環顧四周盡是虎視眈眈之徒,然而煙雨樓樓主的位子仍舊有人前赴後繼爭奪,死上幾十上百人,得幾年十多年太平日子,再循環往複。

煙雨樓門下弟子不如鬆峰山人多勢眾,產業不如鬆峰山日進鬥金,底子更是不如鬆峰山根深蒂固。然而煙雨樓卻仍能屹立江州江湖百年不倒,其中這初代樓主的臨終決策可謂是占了大半功勞,樓內弟子在整體上也因而能一直壓過鬆峰山同輩人一頭。

不過這煙雨樓初代樓主雖說英才卓礫,卻未曾想到後輩在這條路上走得過了火,這規矩雖說是為了煙雨樓長遠著想,可那些個弟子殺紅了眼,哪裏管得了分寸?次次煙雨樓都實力大損,不得不修生養息,代代頂尖戰力都內耗殆盡。

這種境況又過了半甲子才得到徹底改觀,適時,大堯揮師西進摧枯拉朽,三日擊潰大鄭三十萬大軍,此時大堯軍威直達頂點,與此同時煙雨樓樓主之位在曆經了十餘位前任的鮮血洗禮後,也終於迎來了難得的穩定,這也是在百年中為數不多能壓鬆峰山一頭的時候。

韜光養晦了三年的煙雨樓,有了與一統江州江湖野心相匹配的實力,便不再忍氣吞聲,樓內八百餘再低不過武道二層樓的弟子在六層樓武夫樓主兩位同樣在門檻上徘徊的副樓主帶領下,殺向鬆峰山。

此前已經收到鬆峰山山門內暗探密報,此時鬆峰山內防衛空虛,若是趁虛而入一舉拿下,這座龐然大物般的宗門頃刻之間就會土崩瓦解。

當那位煙雨樓主懷揣著即將一統江州江湖的憧憬時,有一支大堯甲士星夜奔馳三百裏,抵達鬆峰山山腳下不過比他們早了半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