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 人去留(1 / 2)

“一個人壞了鏢局的規矩,是該懲戒,可大半都如此,你們這些管事的就未免要想想這規矩合不合情理。”老人在太師椅上半眯縫著眼,一隻手套在狐皮的暖筒子裏,“鏢局押一趟鏢現在還是十中抽一十中抽二的銀子,還是祖師爺定下的規矩?”

太師椅旁的一名鏢頭恭敬答道:“是。”

“祖師爺定下的規矩,要變,那也得是鏢局裏頭所有主事人和鏢頭都在一處議過。”語氣不鹹不淡,皮膚皺縮的麵龐上卻帶著一股與殘疾身軀極不相符的威嚴,“你們這些人做的事,自己心裏清楚,既然現在也沒尾巴露出來,就夾住嘍,以後要是有一根毛露出來,彥超責罰你們,也不必到這祠堂裏來求情,討打!”

這些手下最少管著十幾號人的鏢頭們被隻有一條胳膊一條腿的老人教訓後慚愧得垂頭,像是背不出書被先生打了手板子的學生,被扯鬆了衣領子的張八順幹脆一屁股坐在有些硌屁股的碎磚地上,也不說話,悶悶地生氣。

“還呆在這兒作甚?想和咱切磋切磋拳腳?”伍和鏢局總鏢頭宋彥超沒好氣地向眾鏢師說道,“還不快滾。”

待到最後一名鏢頭倉皇地退出祠堂的大門,顧生陽回望著坐在地上的張八順,心裏不由地為這老兄弟擔心,他們都不是年輕人,臨老了才大著膽子弄了這一次私活兒還弄得晚節不保,不得不說,他倆的運氣,實在是忒差些。

見總鏢頭又甩過來一個噬人的眼神,顧生陽便也不敢再回望,出了祠堂大門後仔細將門板闔上,也不敢聽牆角,畢竟以總鏢頭的武道境界,隔牆有耳時那人的吐納聲和響雷也多大分別。

所有的餘人都離去了,祠堂內便隻留下獨臂獨腿的老人,伍和鏢局總鏢頭宋彥超和披頭散發頹然坐在地上的張八順。

啪!

一記響亮的耳光聲在祠堂內回蕩,原本行走都極不易的殘疾老人於呼吸間便到了張八順跟前,而後隻見張八順側身滑出去足有丈餘,卻恰好在供著滿滿一牆牌位的木案前止住去勢,半邊麵孔上有五指的紅印徐徐浮現。

打完這個巴掌的殘疾老人還是一瘸一拐地回剛才所坐的太師椅上坐下,像是方才那一掌與他毫不相幹,挨了這一掌的張八順側身在地上啐了兩口血沫,吐出一顆牙齒,扭曲著臉擠出一個笑,“族長打得好!”

“打得好我自然知道,不用你來說。”又恢複了先前瞧不清是夢是醒的狀態,老人慵懶地半靠在太師椅的椅背上,身後是絲麵細棉的靠枕,“前麵這事的經過,聽你們這鏢的幾人和彥超轉述,差不多也知道了經過,你再細細說一遍。”

張八順自知現在是不能再求情討饒的時候,便起來手腳並用爬到那張太師椅前跪下,一五一十陳說了在河清郡華府如何領受了這私活,又如何帶人與那武二郎廝殺,自知不敵最後想出以手足兄弟之情相要挾之舉,包括華府不尋常的禮遇在內。

在太師椅上的殘疾老人就這麼半躺著聽張八順說了半個時辰有餘,總鏢頭宋彥超則也尋了張還算完好的椅坐下,靜聽張八順說話,期間有些朦朧處沒說的明白亦或是沒清楚的,便停下來教他解釋清楚,可憐張八順說話時嘴裏飛出的還是血沫。

“做一州一郡生意的人,怎會就這麼輕易拿出萬兩白銀的酬謝?那武二郎雖說武道境界是五層樓,可放在尋常年月,且不說官府管不管,就算請江湖人那人命來堆,幾十條人命也就堆死了這人,用不了萬兩白銀之多。”張八順麵色很是不好看,半邊臉也漸腫得像個饅頭“也就是這年宿州剛遭了大災,我隻當那華府主人尋不來得力人手,早知如此就....”

“就什麼?以鏢局的名頭接了私活是錯,接了私活還做不好,壞了鏢局的名聲,更是錯上加錯。”祠堂內的幾個暖爐炭盆沒有人照看,便都慢慢熄滅,屋內冷起來,宋彥超裹了裹身上的羊皮裘,撫撫白色的短須,“要是死了人還沒能保全鏢局的名聲,那現在就不是在祠堂裏說話這麼簡單的事。”

“宿州河清郡華府....彥超,你可知道?”

“當年走鏢是去過宿州,見過那時華府的老主人,還有些交情,是個販些大路藥材的生意人,不過幾百兩銀子的本錢,四年後再去的時候就在宿州開了十幾家聯號的藥鋪。”平日裏在鏢局隻有鏢局主人的話還算聽兩句的總鏢頭宋彥超在斷了一臂一腿的老人麵前保持著絕大的尊重,“現在既然華府主人是華安,那多半是華府老主人的孫子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