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由伯仁王爺悍然發動的謀反的戰爭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但這還不是最終的勝利,因為東北邊的劉國公帶著軍隊還一直在與柳青源在繞著彎兒捉迷藏。
他攻城,攻不下,圍困卻又圍不住,因而隻能時不時的到城樓麵前去騷擾一番。
這樣的事情一直持續到了將伯仁王爺一夥人全數殺死,柳青源收到了來自京城的秘密信件,信裏說到西北軍很快也會北上,將會全力協助他拿下反賊。
柳青源正處於苦惱之際,他們函穀關的兵力比劉國公的軍隊人少,伏著關卡易守難攻,守城倒是足夠,可若是想要追出去狠狠的淩虐劉國公的人馬,卻有些異想天開了。
故而他一直被劉國公的軍隊騷擾,可以說是十分抑鬱了,可自從收到信件後,一切似乎變得不一樣了,他積極備戰,隻等援軍到來,便能將其一網打盡。
……
十日後,捷報傳至皇宮裏。
“報……函穀關大捷,劉國公等被生擒,其餘軍隊皆不戰而降!”
“好,好,朕的大梁天下有此等英勇將領,實乃朝廷之福,百姓之福!”福康帝大手一揮,異常興奮。
眾多大臣皆山呼萬歲後跟著他讚美那些在戰亂之中毛遂自薦上戰場的官員。
這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杜文潛和七皇子二人。
眾人看著金鑾殿最上首空空的一角,以往那裏站著皇上的那些皇子們,而現在卻隻剩下了七皇子一人。
這儲君之位,不用說,那必須得是他的了,這個時候不拍馬屁,等何時,於是所有的人看準了七皇子的方向,使勁的往他身上種功勞,不管是不是他的,反正都往他頭上安。
待他們說得差不多的時候,福康帝才緩緩開口:“皇兒覺得如何?”
七皇子俯首,語氣誠懇,態度真誠:“回父皇的話,論功行賞,杜大人應居頭功!兒臣隻不過是跟在他身後,聽從他的指揮罷了!”
福康帝看著態度毫不作偽一臉真誠的七皇子,臉上顯出幾分滿意之態來。
他若是順著那些大臣的話,自攬功勞的話,這太子之位,恐怕離他還有些距離,可現在,他卻是合格了。
他們是為人君上者,何必與大臣爭奪功勞,他們隻需要把功勞發散下去,讓下麵的人替他們盡心盡力辦事即可,而不是把所有的功勞都攥在手心裏,自恃甚高!
很明顯七皇子擁有了這等馭下之智,他很能明白,這些用人之道,而且他十分沉穩,也十分勇敢,可以說有他年輕時候的風範。
文能用人,武能治軍,這才是一國之君所需要的胸襟與智慧。
看著福康帝滿意的點頭,七皇子心裏某處膨脹得滿滿的,可到底還是被他強行壓製了下去,他想到了那個在戰後勝利的那日便被刺,身受重傷,一直昏迷不醒的杜文潛,心裏又無端端湧上一抹難過與傷感。
他有今日這一切全都源於他的智謀,而他眼看著大事將成,可他卻……
“父皇,兒臣想去看看杜大人!”
“準奏!”福康帝故意沒有主動提到他,就是想看看七皇子會如何做,而這最後一個考驗,他也成功的過了。
看來以往是他太小看他這個小兒子了!
臨走時,福康帝命身旁的太監總管跟著他一道而去。
七皇子看著雖不明了,卻也未曾阻止。
雲府裏,與皇宮中的喜氣洋洋完全不同,全府的人都處於一片低氣壓之中。
正房裏雲其雨守在床榻前已經整整十日,不餓不食,不困不睡,就隻是那樣定定的盯著床榻上那個熟悉到刻入骨血裏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