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謀劃(1 / 2)

王戴摸不準慕容複的心思,但他知道,這個時候若露出些許遲疑,肯定不會有好下場,至少在慕容複手下,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逃生的可能。

心中如此權衡著,王戴肅然道,“不管大事小事,隻要公子一句話,小的絕不退縮。”

“如此最好,”慕容複神情淡然的點點頭,“聽說你現在混得不錯,坐上殿前都指揮使的位子,還兼領馬軍司和步軍司,以一人之力統帥禁軍三衙,你也算是宋廷開國以來的第一人了。”

宋廷兵製比較特殊,自立國以來,就沒有禁軍三衙為一人統帥的先例,也就是說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這是因為趙匡胤靠兵變上位,對兵權極為忌憚,故而他采取了諸多措施,加強軍隊集權,以文製武等等。

以文製武就不說了,趙匡胤乃至之後的每一代皇帝,都喜歡將天下精銳部隊集中起來,打入禁軍中,而禁軍又分為殿前司、馬軍司和步軍司,合稱三衙,三衙的最高指揮官同樣無權調動兵馬,須得通過皇帝的聖旨或樞密院的虎符才能調兵。

為了防止最後一絲兵變的可能,三衙的最高指揮官也從來沒有讓一個人兼任過,王戴能夠統領三衙,乃是不折不扣的開國第一人,當然,時過境遷,如今的大宋日薄西山,禁軍也不再是天下第一精銳,統領三衙的含金量已經打了不知多少折扣。

王戴急忙道,“不敢欺瞞公子,小的名義上統領禁軍三衙,實際上真正能調動的兵馬並沒有多少,滿打滿算也隻有三成,放眼整個大宋,恐怕隻有一成半。”

慕容複聞言一愣,隨即麵露不信之色,他知道王戴統領三衙有些水分,但也沒想到水分會這麼多,心中第一個念頭自然是懷疑王戴說謊,沉聲問道,“這是何意?”

王戴心神一凜,解釋道,“公子有所不知,如今的禁軍已經遠遠不如從前,兵力比起廂軍還有所不如,整個禁軍三衙的兵馬加起來才占全國的三成,而這三成中還有一部分小的指揮不動。”

慕容複斂去臉上的懷疑之色,“具體說說。”

“是這樣的,”王戴說道,“自從嶽將軍死後,韓世忠將軍被免職,張俊老將軍也無心軍事入主樞密院,這三位柱國將軍一倒,他們手底下的京西軍、淮西軍和淮東軍除了淮東軍拱衛京師之外,其餘兩軍被打散充入地方軍和禁軍中。”

“皇帝為了安撫嶽將軍和韓將軍舊部,依舊讓他們到各處軍中任職,禁軍中也有不少,所以現在的禁軍派係極其複雜,別看我掛了殿前都指揮使的職,兼領馬軍司和步軍司,實際上根本指揮不動他們,否則皇帝也不會讓我這個毫無背景根基的無名之輩來當這個最高統帥了。”

說到最後,王戴麵露苦笑之色,事實上也是如此,他這個殿前都指揮使不過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的產物,實際並沒有多少兵權,想了想他又補充道,“而且現在軍中最具影響力的張老將軍還在樞密院任職,隻要他一句話,別人根本調不動大軍。”

聽到這慕容複才恍然明白過來,他還是想得太過簡單了,趙宋每一代皇帝都謹記先祖的教訓,怎麼可能輕易將兵權全部交到一個人身上,哪怕如今大廈將傾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讓手下人有機可乘。

“那麼,你現在能夠調動多少兵馬?”慕容複沉吟半晌,問出這個問題。

“算上我以前在龍神衛中的舊部,應該有三萬來人。”王戴細算了下,略帶遲疑的說道,似乎怕慕容複一意孤行真想做點什麼“大事”,他又加了一句,“現在整個京師由禁軍和淮東軍共二十萬兵馬拱衛,僅憑三萬兵馬根本做不了什麼。”

慕容複忽的臉色一沉,“這麼說來,你當初立下的軍令狀是沒有做到了?”

說話間他全身氣勢勃發,一股極大的壓力朝王戴壓過去。

王戴登感呼吸窒澀,兩腿發顫,額頭已經滲出密密麻麻的細汗,顫聲求饒道,“求公子再給我一次機會,眼下時機未到,隻待時機到來,小的旦夕之間便可掌握全國半數兵馬。”

慕容複身上氣勢一斂,頃刻間雲過天晴,好似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你說的時機是什麼時機?”

王戴深深吸了口氣,現在他有些慶幸先前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在慕容複手下,他根本沒有一絲逃命的可能,當即解釋道,“其實皇帝對嶽、韓兩位將軍的舊部極其不放心,但一直苦於沒有借口對付他們,眼下正好有一個機會可以除去淮東軍統帥王德,將淮東軍五萬兵馬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