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林北見到沈父是在家中。
不過這一次,沈父約見他的地方,卻並不是在家中,而是一處茶樓裏麵。
這個地方在魔都郊區,坐落於一處名為風古亭的景區之中。不過林北開車進去的時候,景區大門口看門的人隻是掃了他一眼,然後繼續坐在門衛室裏麵嗑瓜子了。
看燕子,這兒好像是不用買門票的。
不用買門票的景區就是好景區,林北向來非常讚同這個觀點。景區這個東西,本來就是讓大家來觀賞的。由政府管理,市政資金撥款維護,免費向市民開放才是正道。
可惜現在大部分的景區都坑的一比。景區門票貴不說,等你進去以後裏麵還得再買小門票。簡直是恨不得遊客走一步買一票。
景區之中,有很多的民房。這些民房大多都是兩三層的小樓,有的還是民國風。
在這些民房之中,有一棟竹樓,竹樓周圍栽種著大片的竹林。然後於竹林之間,用鵝卵石鋪出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徑。
在竹林的入口處,豎著一塊石碑,上麵刻著效陶居兩個字。
效陶這兩個字的意思,林北是知道的。
東晉末年,有大詩人陶淵明。他不願為五鬥米而折腰,放棄做官,於山林田園之中耕作隱居。同時以詩歌記錄自己躬耕之甘苦和對田園景物的讚美。
他的詩充滿了盈盈的自然旨趣,勾勒了人人耕種,人人自己自足的社會理想。在後世,尤其是唐代以後,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被無數的文人追捧,對後世影響深遠。\0
有人將陶淵明的詩歌風格,稱之為田園詩派!出現了很多模仿陶淵明的詩人和詩作。
比如盛唐時期的高適,就有轉憶陶潛歸來去的詩句。白居易也有效陶詩。
而且他們不止在寫詩上效仿陶潛,在生活上同樣效仿陶潛,放棄功名利祿,擇地隱居。這兒這個效陶兩個字,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車子到了這兒,肯定是開不進去的。林北無奈,隻好倒車,找停車場。結果在景區裏麵轉悠了半天,他問了很多人,都沒有找到停車場。沒有辦法,他就幹脆將車子停在大道邊上了。
“就停在這兒吧!你看那邊也有人把車子這麼停著,應該不會有人來貼罰單的。這兒又不是市區裏麵。”沈幼薇朝著林北說道。
“嗯,希望是這樣吧。”林北隨口回答道。
兩個人下車以後,回頭又走到竹林那邊去了。
進了竹樓以後,裏麵的裝修也很古風,櫃台上的服務員立刻朝著林北他們說道,“是林先生和沈女士嗎?”
“嗯嗯。”林北和沈幼薇點點頭。
看著林北和沈幼薇兩個點頭,這個服務員臉上立刻露出燦爛的微笑。然後她開口說道,“董事長正在三樓等你們,請跟我來。”
“那麻煩了。”林北開口說道。
但隨後,他又用眼神看向沈幼薇。雖然林北沒有開口,但此刻他眼神裏麵的意思很簡單——這茶樓你們家的?
沈幼薇同樣用眼神回答林北——我也不知道。
他們家太有錢了。名下的公司上千家。沈幼薇自然沒有辦法記住自己家所有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