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卓跟著張醫生到了門診坐診。這一次,就與以前陸詠菊在的時候不一樣了。還是同一個診室,但是許卓在邊上就有了一個位置。張醫生看病,他就坐在旁邊幫忙,打下手,同時虛心學習。書寫病曆這個活,張醫生也是交給許卓來進行的。張醫生口述,許卓負責記錄。
通過書寫病曆,許卓更能了解病人的情況,記得更加清楚。
不過,在書寫方麵,他現在還稍稍有些“功力不足”。開始的時候,他書寫都是工工整整的,因為,他平時見到的病曆本上,醫生都是“草書”,“狂草”,堪稱“草字天書”,不要說病人及其家屬了,即便換成另一個醫生,都看不懂到底寫的什麼。這令許卓這個初出茅廬的實習生相當不爽,決定從自己做起,以後的病曆上,凡是他過手的,都要寫得工工整整,一筆一畫,絕不糊弄。
開始時,張醫生見到他書寫那麼認真,也不說破,隻是輕笑,許卓有些莫名其妙,但漸漸的,就知道為什麼了!
因為,尼瑪,根本就寫不過來啊!一個上午就兩百多個病人走馬觀花一般,他書寫的病曆字數加起來都有近萬字,手都寫酸了,哪裏還能顧得上潦草不潦草,最後,也隻得“行雲流水”“狂飛亂舞”了!
好在,不久之後,銀杏醫院會轉以“電子病曆”為主,手寫病曆為輔,書寫不清楚的話,也沒有多大關係的。反正,以前大家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一直忙到中午十二點多,早上掛號的病人都沒有看完,張醫生喊許卓吃飯去,下午接著看。下午,就不怎麼接收新的掛號病人了。所以,這也是大家去醫院,尤其是熱門科室,都要一大早,或者提前幾天掛號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則是早點去的話,當天做檢查,當天就能拿到結果。
下午,主要是接著看早上的病人,以及,看一些早上病人的驗血、心電圖、B超、CT等報告。
後麵之所以看病的速度會放緩,是因為不時有病人拿著報告回來,這些人是不用再按號排隊,可以進來直接找醫生的。
“許卓,你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病症。”張醫生拿到了一張化驗單,瞧了幾眼,就遞給了許卓。
病人家屬抱著小孩,看了一眼許卓胸前掛著的實習醫生的牌子,想說什麼,但還是沒有說。可能,他們司空見慣了吧,而且,人也比較溫和老實,同時也覺得自家的孩子的病情並不是很嚴重。
這個孩子許卓早上見到過,也記錄過他的病曆,知道他發燒足有三天了,而孩子父母並沒有將他送來醫院,隻是在家中以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燒,後來體溫超過38.5度了,才給孩子吃了幾次那種進口的退燒藥。
這在一般家庭是很正常的做法,醫生也經常建議這樣做。因為幼兒與大人不一樣,體溫不過高的話,還是物理降溫的好。即便來了醫院也是這樣建議。隨便開藥掛鹽水的醫生不是好醫生。
但是今天,小孩體溫升到了三十九多,近四十度,孩子父母知道恐怕自己在家裏弄不好了,所以就送來了醫院。後來,張醫生讓小孩去驗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