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1 / 2)

瑞昌四年二月初二,劉寧率領的登萊新軍,開始在科爾沁部落以及察哈爾部落兩個地方築城,而新修建的兩座城池,分別被稱之為通遼和烏蘭察布,通遼靠近鐵嶺,其主要運輸的道路依靠鐵嶺,條件相對要好一些,烏蘭察布則不一樣,處於內蒙古大草原的中部。

蒙古大草原最大的城池尚未開始興建,吳宗睿反複查看了蒙古草原的地圖,放棄了在察哈爾部落修建大型城池的想法,也就是數百年之後的呼和浩特市將不會存在,至少不可能成為蒙古草原的中心城市,因為大吳朝廷控製的是整個的蒙古大草原,包括了外蒙古,所以最大的中心城池,應該修建在塞音山達與巴彥多布一帶,這裏處於蒙古大草原正中心的位置,利於掌控整個的蒙古大草原。

築城的消耗是巨大的,且需要修建的不僅僅是單獨的城池,還有城池通向內地的官道,這一切不僅需要得到蒙古部落的鼎力支持,還需要朝廷付出大量的錢財。

在這件事情上麵,吳宗睿沒有絲毫的吝嗇,要錢出錢,要人出人,皇家學院培養出來的地理和水利方麵的專家,被迅速派遣到蒙古草原,參與城池的建設。

吳宗睿迎娶了博特氏之後,蒙古草原所有部落都表示了臣服,名義上存在的北山女真部,其首領有些不滿,試圖畫地自治,結果劉寧親自率領登萊新軍的精銳,一日奔襲數百裏地,直接發起對北山女真部的進攻,打的北山女真部丟盔棄甲,遠遠逃遁。

這次小規模的進攻,讓蒙古部落見識了登萊新軍的強悍,也明白了強大的後金為什麼會被登萊新軍徹底剿滅,如果對象換成蒙古草原的任何一個部落,結局完全一樣,蒙古部落尊重強者,那些本來不大服氣的部落首領,很快就變得老實了。

朝廷提議讓蒙古部落權貴階層的子女前往京城去讀書學習,以便將來能夠入朝為官,這個提議得到了空前的支持,很多的首領直接將自家的子女、甚至是未來首領的繼承人直接送到京城去讀書學習,讓他們到京城去見世麵。

蒙古草原的事情告一段落,當然想要徹底穩固朝廷對蒙古草原的掌控,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目前至少草原部落不會發生什麼動亂,不會影響草原穩定的大局。

如何對待烏斯藏都司的事情上麵,吳宗睿有些猶豫,烏斯藏都司的地形很特殊,完全屬於高原,人口稀少,尚屬於農奴社會,朝廷如果想要掌控烏斯藏都司,必須要派遣登萊新軍前往,以武力的方式控製烏斯藏都司的上層人物,如此才可能徹底解決烏斯藏都司的問題。

烏斯藏都司的活佛,已經派遣專人來到京城,對大吳朝廷表示了臣服,且希望得到大吳朝廷的敕封,吳宗睿沒有猶豫,下達聖旨,冊封了烏斯藏都司的活佛。

當下,烏斯藏都司還是穩定的,烏斯藏都司活佛所擁有的軍隊,在登萊新軍的麵前不值一提,吳宗睿有著絕對的自信,派遣五千登萊新軍的精銳軍士,就可以徹底滅掉烏斯藏都司活佛的軍隊,徹底掌控整個的烏斯藏都司。

交通才是吳宗睿和朝廷麵臨的最大難題,想要打通前往烏斯藏都司的道路,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朝廷目前還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錢糧,完全依靠皇家銀行也不行。

所以在基本穩定蒙古草原的局勢,烏斯藏都司活佛表示臣服之後,吳宗睿的注意力迅速的轉移,開始關注海外的局勢了,朝廷需要開拓海外的市場,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斷壯大自身的實力,以便有足夠多的錢糧來做更多的事情。

作為有著憂患意識的穿越之人,作為大吳朝廷的皇帝,吳宗睿的見識是絕對超前的,在他的影響之下,大吳朝廷內閣的諸多大臣,見識也在逐漸的提升,在諸多重大的事情上麵,絕對支持吳宗睿的決定。

大明王朝的禁海令被徹底的廢除,內閣從皇宮裏麵搜到了大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地形圖,結合商賈前往西方交易的地圖進行了完善,登萊新軍的水師也在緊鑼密鼓的做好準備,那些嗅到了氣味的商賈,更是躍躍欲試,開始籌集貨物,準備跟隨大吳朝廷的巨無霸艦隊,前往西方國家交易。

聖旨也在這一刻下達,這是一道專門針對登萊新軍水師的聖旨,要求水師務必掌控海洋,徹底打通大吳朝廷與海外諸多國家交易的海路。

為了能夠徹底貫徹朝廷與皇上的意圖,廖文儒準備親自前往水師所在地的登州和萊州,同時帶去了地理、水文、氣象和火器方麵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