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在節前幾日,汴京城的住戶就在門前掛起艾草菖蒲,買各種食材回家包粽子了。
沈知意這幾日也在準備端陽節那日出攤的吃食,除去鹵味、冰粉,粽子也是少不了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吃粽子都是吃甜口的,比如豆沙餡的、玫瑰餡的、蜜棗餡的……沈知意自個兒卻更愛鹹口的粽子,前世經典的蛋黃餡兒的、鮮肉餡兒的、臘味餡兒的她都喜歡。
沈知意是打算兩種口味的都做些,有的人就是不喜歡鹹口的,也有人就是不愛吃甜口的,鹹甜都有,到時候任君選擇。
糯米洗淨浸泡起來,各種豆子也是,要完全泡發味道才好。粽葉摘下來後煮一下,不僅殺菌還能使粽葉變軟,韌性更好方便包粽子。
紅豆、綠豆等等搗成豆泥,然後放進鍋裏加白糖翻炒,炒至豆沙狀出鍋備用。還有提前備好的蛋黃,各種肉餡,滿滿當當的擺了半個院子。
“阿姐,粽子還能吃鹹的啊?還可以包肉餡兒啊?”小石頭從來沒聽說過鹹粽子,一時間好奇心爆棚,拉著沈知意問東問西。
“那當然了,等包好煮幾個給你嚐嚐。”沈知意手上包著粽子,耐心回答著小石頭的問題。
包粽子這個活兒,小石頭做不來,沈知意倒是教了他幾回,可能是在這方麵沒開竅吧,小石頭死活學不會。沒辦法,隻能沈知意自己一個人包了。還好她提前幾天準備了,不然估計趕不上端陽節那天擺攤。
粽子包好後,沈知意給不同口味的粽子做了不同的標記,若不然,粽子都長一個樣,等下鍋一煮,她也分辨不出哪個粽子是什麼口味。
煮好之後,當天她跟小石頭兩人的午飯就是粽子,沈知意不愛吃甜口的,是以她自己隻吃了兩個鹹口的,小石頭倒是兩種口味都喜歡,一樣吃了一個。
糯米沾了粽葉的清香,清甜中帶著微澀的口感,糯米泡發之後口感彈而不黏牙,還浸了肉餡的油,鹹甜交錯,兩相得宜。
端陽節那天,沈知意慢悠悠地吃過早飯才去秦淮河畔擺攤子。今日汴京城大部分的人都給自己放了假,攜妻兒好友出門遊玩去了。
秦淮河畔還有龍舟比賽,喜歡看熱鬧的人早早就在一旁等著了。聽說第一名還有一百兩銀子的獎勵,所以報名參加的隊伍很多,有些是來碰運氣的,也有底氣十足爭奪第一名的,總之,今個兒白日裏的秦淮河畔比平時夜裏還要熱鬧。
熱鬧的地方,總是少不了做生意的小販們,沈知意便是其中之一。
她來得不算早也不算晚,還找到一個陰涼的地兒擺攤子,在一棵粗壯的老樹下,樹蔭如華蓋,很好的遮擋了灼灼的陽光。
蒸上粽子,擺好吃食,沈知意又用小爐子燒了壺水來泡茶。茶是她自己曬的花茶,泡在一個大茶壺裏,等涼了之後倒一杯出來,放上兩粒冰塊,就是現成的冰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