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刑部尚書周焉一談之後,後續幾日趙弘潤也並沒有到工部的冶造局而去,因此他要忙碌的事還有不少。
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那筆龐大錢物的收尾事宜。
在那幾日,在兵部與工部相關官員的督協下,戶部官員清點了趙弘潤堆放在祥福縣的那一批龐大物資。
不得不說,這是一筆十分龐大的錢物,其中金銀倒還要說,麻煩的是那些珍珠、玉石、漆器、銅器以及楚國風的字畫等等,因此,當戶部轄下的倉部司署提出,由他們來售賣於大魏境內的城池時,哪怕是趙弘潤與軍方,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畢竟,這的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
然而,由於向國內兜售這筆錢物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趙弘潤提議戶部先吃下這筆錢物,估算出估值,以銀兩或銅錢也清算結算給其餘幾方的戰利所得,允許暫時拖欠款項。
這個建議,得到了戶部轄下倉部司部的支持,畢竟趙弘潤給他們的估值,雖然價值已頗高,但仍舊是在保守估值之內,隻要他們戶部耐得住,別是一股腦地將那些珍珠、漆器等物向市場拋售,事實上,事後所得的錢可能還要在趙弘潤的估算之上。
不過對此,無論是趙弘潤還是其餘幾方,並不在意。
倒不是說他們不明白其中的利潤,問題是他們沒有多閑工夫去操作這件事,他們更希望得到現款、與現物。
比如商水軍與鄢水軍所占的一成戰利,這兩支楚國降軍的主帥,即穀粱崴與屈塍二人,就皆希望能兌換成現款、現物的資源。
畢竟眼下在商水、鄢陵、長平一帶,居住著多達四十萬左右的楚民,這些楚人在商水軍與鄢水軍的幫助下,試圖將那幾座城池打造為適合他們居住的地方。
可問題是,比如鄢陵,當初趙弘潤可是下令一把火將鄢陵給燒了的,如今雖然有十幾萬楚人住了進去,但是睡的卻幾乎還都是行軍帳篷,要重新恢複鄢陵的繁榮,就勢必需要大量的物資支援。
最終,在趙弘潤與戶部的交涉下,戶部同意即刻對商水、鄢陵、長平三城的物資支援,由倉部主持,從各地征調米糧、衣物、農具以及各種生活所需用品,從水路運至商水與鄢陵。
其中,這些物資的價值以及運輸花費,皆從商水軍與鄢水軍的那一成戰利中扣除,不過作為交換,商水、鄢陵、長平第三年至第五年的稅收,允許商水軍與鄢陵軍截留。
當時聽到這個條件時,就連趙弘潤都有些可憐戶部,因為這一項條件暴露了戶部、或者說國庫內資金不足的尷尬,否則,又豈會先取用商水軍與鄢水軍的那一成戰利,事後再用別的方式償還呢?
盡管明白戶部官員們的心思,但是趙弘潤仍然暗自搖頭不已,因為他覺得,似戶部這種操作方式,雖然可以達到利潤最大化,但是所花費的時間亦會成倍地增加,效率極其低下。
不過既然戶部選擇地拋售那筆來自楚國的財物,趙弘潤也懶得再去說他們什麼,他隻要保證自己一方的人得到足額的錢。
這裏所說的,並不包括浚水營、碭山營與汾陘塞,畢竟駐軍六營無論是在兵部還是在戶部眼裏都是極難伺候的大爺,戶部絕不敢去坑這幾位爺。
但是屈塍與穀粱崴說執掌的鄢水軍與商水軍,趙弘潤就隻有自己出麵為他們撐腰了,免得某些不長眼的家夥克扣屬於這兩支軍隊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對商水、鄢陵、長平三地的四十萬楚民的肯定與優待,魏天子特例允許給予這三座城池的四十萬楚民的厚待,即從中挑選出楚人擔任縣令等官職,來負責當地的民事。
對於那三名縣令的任命,最後還是落到了趙弘潤手中,見此,趙弘潤二話不說就將羊舌燾等幾個當初親近魏人的中小氏族的族長,破格提拔為商水、鄢陵、長平三地的縣令,而其餘輔佐他們的官員,就由這三位新任的縣令自己來決定。
至於武尉,就更不必操心了,畢竟商水軍與鄢水軍,那可都是編製為三萬人的軍隊,有這兩支軍隊負責三座城池的治安緝盜,綽綽有餘。
待等這個消息傳到商水、鄢陵、長平一帶後,當地四十萬楚民皆對大魏天子允許他們頗為吃驚與歡喜,一時間,魏天子“聖賢”的美名在楚民中遍傳。
畢竟那些楚民也曾擔心他們在歸順魏國後,魏人會不會虧待他們,而如今魏天子做出這等厚待,便杜絕他們心中或有可能被魏人欺淩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