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正文————
就當大梁城的四處城門戰況激烈時,城內,亦是一片混亂。
不過,這份混亂卻並非是出於民眾對城外百萬大軍攻城的恐慌與不安,而是基於同樣一份「誓守大梁」的壯誌豪情。
可能在此之前,大梁城內的百姓確實被諸國聯軍那一百五十萬兵力的龐大軍隊嚇得不輕,甚至那段期間不乏有人卷帶家當湧出城外,逃向三川郡方向。
但自從魏王趙潤的那份「罪己詔」檄文張貼於大梁城內大街小巷之後,大梁城內那惶恐不安的氛圍,一下子就被肅清了,仿佛城內的魏人,皆被魏王趙潤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邁所動容。
國君尚勇悍至此,不避刀劍、禦駕親征,國人又豈可落後?
正如大梁府府正褚書禮所判斷的那般,這份檄文,給大梁城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錢的家族,在這一刻遣散家財,向大梁府貢獻重金,以激勵正在浴血奮戰的士卒;而尋常百姓人家,其父伯兄弟,皆踴躍入伍,渴望與禁衛軍、與他們魏國的君主趙潤一同並肩奮戰,誓死守護大梁這座他魏國舊日的都城。
就連城內的女人們,無論是粗魯的民婦,亦或是嬌生慣養的世家女子,此時亦不顧尊卑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城牆上正在浴血廝殺的將士做飯,亦或是縫補、縫製甲胄,亦或是照顧傷員等等。
就連幾歲大的稚童,也懂得提著籃子給城牆上的將士們帶去飯菜、點心等吃食。
這一刻,大梁城萬眾一心,齊心協力為守衛這座舊日的都城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所謂眾誌成城,莫過於此。
“喝!喝!喝!”
在大梁城內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夠見到以數十人為一隊新兵正在一些禁衛軍傷兵的指導下操練。
這些人,大多都是城內十五歲到四十五歲之間的男兒,有的是平民出身,有的是貴族世家子弟出身,有的甚至是衛國人,但在今日,他們彼此間並無尊卑之分,相互視為袍澤。
甚至於,一旦被派上城牆,他們將是彼此托付性命的兄弟。
遠遠看著這些新兵鬥誌高昂地操練,大梁府府正褚書禮暗暗點頭。
有感於城內他魏國男兒保家衛國的豪情,褚書禮這位向來循規蹈矩的官員,首次做出了違反刑律的事,即在未通報朝廷的情況下,就擅自下令打開了城內的兵械庫,並且將一份份軍隊用的製式甲胄、武器,分發給這些民眾,並請來禁衛軍的將官,在大梁城內的大街小巷,操練他們。
但從昨日訓練到今日,這些毫無戰鬥經驗的平民,他們可能隻懂得了該如何使用手中的兵器與盾牌,不至於在揮砍時誤傷自己的同澤,這遠遠不足以將這些派上戰場——最起碼得教會他們如何利用手中的武器殺死敵人,又如何利用甲胄、盾牌保護自己。
褚書禮仍在猶豫,是否真要將這些毫無戰場廝殺經驗的新兵派到城牆上。
要知道,這是魏國曆來極其罕見的事,此舉甚至會使「魏卒」這個詞蒙羞——普天之下,誰不知道「魏卒」乃是整個中原最強悍的士卒?
當初甚至有笑談稱,魏國的十幾名逃卒跑到宋魯邊境,在那裏占山為王,魯國當地出動了數百人的圍剿軍隊,最終也沒有戰勝這夥強寇,自己反而折損了不少人馬。
雖然這隻是道聽途說的笑談,但由此也能看出,「魏卒」在中原的分量。
但這次,大梁城毫無選擇,因為單單一萬兩千名禁衛軍,根本無法在數十萬諸國聯軍麵前守住大梁城,大梁需要生力軍,大量的生力軍。
尤其是在兵械庫內的弩矢儲藏已經徹底竭盡的情況下。
但是,一旦他將這些毫無戰場經驗的新兵派到城牆,說不定這些新兵,將有高達一半以上的人將死在敵軍的第一撥攻勢下。
一想到這裏,褚書禮心中便愈發猶豫。
“褚大人,褚大人。”
遠處,傳來了呼喚聲。
褚書禮轉頭一瞧,便瞧見兩名身穿甲胄的士卒正在遠處的人群中朝著自己揮手。
這二人,正是東城門守將周驥派來的親兵。
片刻之後,那兩名士卒來到褚書禮跟前,抱拳行禮說道:“大人,我二人乃是東城門周驥將軍麾下的士卒,一炷香之前,衛國的軍隊暫時撤退,但並未走遠,我家將軍懷疑衛軍是準備後撤重整陣勢,此後再度采取攻勢,是故命我二人前來向大人討要人手。……轉述周驥將軍的原話,城上的將士,需要喘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