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牧澤(2 / 3)

另外還能多出一百萬提供賦稅與徭役的人口,更別提還有寺廟田畝的稅收。

這麼大一筆收入,交給南梁三千匹馬算得上什麼,十年和平,就算讓高澄再拿三萬匹...算了,五千匹他都不皺下眉頭。

天平四年正月十七,天還未亮,宇文泰親領六千輕騎已經秘密開進潼關東部的小關。

這時候,鄴城的高澄夢裏還在熱火朝天地薅羊毛;高歡依舊在蒲阪旋轉跳躍,意圖吸引宇文泰的目光;高昂領三萬大軍攻克上洛、武關,正往藍田關進發;竇泰的一萬多京畿大軍早已經開到了前線。

午後,竇泰正在軍帳中與監軍杜弼以及麾下叱羅協、薛長孺等人商議軍事,他正為如何攻克南岸的雄關而發愁。

一名哨騎被親信都督引進帳中。

“大都督,西賊有一支偏師正往小關方向馳援。”

“好!”竇泰驚喜不已,他怕的就是西魏軍隊縮在潼關那個龜殼裏麵。

“傳我軍令。”

竇泰正要傳令,杜弼、叱羅協等人紛紛勸阻:

“大都督,敵情未明,恐防有詐,還是等探查清楚再說。”

“兵貴神速如何能夠延誤。”

竇泰不以為意,可看監軍杜弼還在反對,他隻能耐著性子解釋道:

“宇文黑獺一共也才三、四萬人馬,此刻大軍正與高王在蒲阪對峙,高敖曹在南方勢如破竹,他定然分兵防備,即使潼關守軍在小關設伏,我正好趁機將其殲滅,否則真要強攻潼關,反倒是個難題。”

對於竇泰來說,沒有伏兵,僅僅隻是殲滅一支偏師也能動搖潼關軍心,若是潼關守軍設伏,那更是求之不得,這一戰,他有足夠的理由打。

不止是竇泰,高歡麾下大多輕視宇文泰,認為他不過是個撿了桃子的幸運兒,根本無法與高歡、賀拔嶽相比較。

杜弼雖任監軍,但隻是個文人,此時聽竇泰分析得頭頭是道,也就不再堅持。

“傳我軍令,全軍自風陵(今山西芮城西南)渡河,迎擊西賊。”

竇泰一聲令下,隻把監軍杜弼等文士留在營中,三軍齊動。

大軍渡河的動靜根本瞞不住人,有西魏哨騎打馬飛奔返回小關報信。

......

李弼領著本部兵馬由潼關往小關進發,他沒有穿自己明亮的鎧甲,遠遠不及往日風光。

李弼本不是宇文泰嫡係,他的妻子是侯莫陳悅的姨母,賀拔嶽死後,李弼認定侯莫陳悅無法與宇文泰相爭,於是暗中聯絡宇文泰,散布謠言瓦解侯莫陳悅的軍心,並在陣前反叛。

當初跟隨賀拔嶽平定關隴起義時,李弼每戰當先,所向無敵,這一次依舊是由他主動請纓做這誘餌。

不止小關,李弼同樣得到了竇泰渡河的消息,一麵嚴令全軍保持警惕,一麵繼續往小關而行。

當走到牧澤(今陝西華山北麓)附近,李弼終於遇見了遠道而來的竇泰大軍。

竇泰跨坐在馬上,他已經習慣了這種顛簸,年輕時候跟隨爾朱榮,爾朱榮死後,他追隨高歡在信都舉義,戎馬十多年,戰必勝,攻必克,竇泰並不覺得眼前這一兩千人的偏師能擋住他的步伐。

有伏軍又如何?且看他竇泰踏破潼關守軍。

如今兩軍相逢,唯奮勇而已。

“傳我軍令,保持隊列,徐徐而進。”

若不是擔心有守軍埋伏,區區一兩千人,竇泰早就趁勢掩殺過去。

李弼瞧見竇泰軍勢進而不亂,心中明白一場惡戰在所難免,吩咐部眾結陣禦敵,他握緊了手中的韁繩。

竇泰在進軍之時,不忘往兩翼分派哨騎,等到大軍即將踏入敵軍百步範圍內才舉手止步。

哨騎紛紛回報沒有發現伏兵,竇泰心中略微有些遺憾,搖搖頭,他重新將注意力放在這不足兩千人的偏師之上。

竇泰高喝道:“眾將士聽令,進者活,退者死,保持隊列,快步衝鋒。”

冒著零零散散的箭失,一萬京畿將士追隨竇泰直衝敵陣。

兩軍交彙,再也沒有所謂陣型,竇泰揮舞著手中的長刀,劈向攔在他身前的每一個西魏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