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詩韻很快發現,有甩鍋打算的不僅僅是丁氏投資一家。
之前有矛盾的娛樂公司和資本代表,比如大貓文娛和芝麻文娛,比如麒麟影視和蕭河文化,比如xge、歐若拉等等,都不約而同地跟上,做了同一件事。
炒作流量粉絲的危害,將藝人明星的營銷炒作轉移為粉絲亂象,激起大眾的憤怒,模糊重點。
比如網絡上接連曝出了幾個流量明星粉頭號召jz買專輯、雜誌但是實際並沒有把集到的錢全額給偶像花,或者幹脆自己卷款跑路的消息。
營銷號一擁而上,大肆轉發炒作。
不管是哪個資本哪個渠道的營銷號都參與其中,甚至還有幾個跨領域kol轉發參與,進行點評,引導網友關注和討論。
於是不到半個小時時間,相關熱搜詞條衝上第一位,各個平台,門戶網站彈出消息,報道這種惡劣的粉絲jz亂象,全網痛罵。
這些被曝光的流量明星其實大多數人都不認識,隻是多年來無數個選秀節目中糊得可憐的秀星之一,實際粉絲也少得可憐。而就這幾個粉絲還以為是有對家搞他們愛豆,一邊空瓶洗廣場,一邊罵經紀公司。
但實際上,夏詩韻知道其中幾個就是被他們公司自己退出來當炮灰的。
剩下的也是自家火力掃射下的犧牲品。
而另一個掀起輿論的,就是粉圈互撕、空瓶、撕番等行為。
被抓做典型大肆宣揚的是小花陳思穎和電影學院在讀,因為高中時參演的懸疑網劇走紅的流量小生高鐸的粉絲。
這兩家粉絲不知怎麼,突然因為合作演戲的番位撕了起來,而且越鬧越大,越撕越厲害,各種p黑圖、互相辱罵、造謠、刷屏等等方法都用上了。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不被當成典型重點關注?
所以很快他們互撕的戰況被整理成長圖廣泛傳播,營銷號紛紛下場。可他們越是傳播,就越是刺激粉絲,越讓他們認為不能輸,必須繼續撕下去。於是一個個營銷號下麵都成了新的戰場,戰況越來越激烈。
可能永遠也沒有人會知道,這次粉絲的互撕,是有人故意挑起來的。
陳思穎雖然大眾知名度很高,是星瀾傳媒目前咖位最大的明星,但因為結婚生子淡出了一段時間,再回來後資源、影響力和粉絲體量都明顯退步很多,雖然團隊和公司都很努力,卻仍舊隻能靠低價接商務勉強維持一個體麵。
也正因為她這種尷尬的情況,團隊中開始出現各種“雜音”。
最大的一個“雜音”,就是讓她通過粉絲撕b炒作熱度,製造數據和影響力。
十夢娛樂成長迅速的高鐸,雖然不走流量路線,但真實粉絲基數不小,而且在網絡上活力十足,於是成為了被選中的對象。
“雜音”的來源自不必說,就是得到了資本授意,私下被收買的工作人員。
這一次的故意“炒作”在資本的配合和推波助瀾下確實很成功。
陳思穎自身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多負麵影響,甚至網絡數據和熱度直線上升。
隻是被不少八卦愛好者嘲諷幾句,說她“糊了”之類的。
但即便沒有這一出,他們也不會對她有一句好話。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影響比較大的,其實是她的粉絲。
因為很快有人通過kol渠道曝光了陳思穎粉絲花錢給她買數據的事。
其實這也是必然的。
陳思穎其實沒有幾個活粉了,僅剩的真愛粉為了維持體麵,和粉絲活躍的小生高鐸對抗,以達到勢均力敵的假象,不惜花錢買水軍、買讚、刷詞條。
不僅給自己買,還給高鐸的粉絲買,降低對方權重,刷對方黑詞條等等。
這些錢若不花,事情不做,她的數據必然會很可憐,僅有的商務遮羞布也會消失無蹤。
可據夏詩韻所知一般藝人這部分費用都會由公司承擔,算作公司經營成本裏。雖然屬於不正常行為,但也是目前娛樂公司不得不麵臨的現實。
極少有粉絲花錢做這麼多事的情況。
一來絕大部分粉絲沒這個條件,沒有渠道,隻能通過粉頭組織;
二來這麼多數據,普通粉絲不可能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意義,什麼沒有意義,必須與公司合作。
看過係統發來的資料,夏詩韻心生感歎,隻能說資本選中了這個陳思穎果然是有原因的,還真是方方麵麵都考慮周到,算計清楚。尤其是這個真愛粉如何被一步步引誘進陷阱的過程,令人感到膽戰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