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在使用方形陣列大戰多次之後,漸漸發現了它的弊病,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終於找到了幾個能明顯克服這一缺點的陣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楔形陣列。
楔形陣列,顧名思義,就是整個陣列像一枚楔子一樣插入敵人的隊伍之中,將敵人的陣型撕裂扯爛。楔子的楔角,也就是楔形陣列的排頭兵,往往都是各陣列中最勇猛剽悍而又技術嫻熟的騎兵,他們一頭紮進敵人的隊伍之後,迅速撕開一個口子,然後帶領整個陣列快速朝前推進;處在楔子側麵的騎兵跟著他們一邊往前突進,一邊不斷殺傷著被重開的缺口兩側的士兵,所以敵人被撕開的口子隻會被越拉越大,很難有“愈合”的可能。而無論是前排還是側麵的士兵有了傷亡,處在楔子中間的士兵都會快速補上他們留下的空缺,而將受傷者讓回楔子的中間。這樣,在同等人數的情況下,就保證了對敵人傷害的最大化,同時盡可能的保存己方人馬的實力。
其它類似於楔形陣列的陣列還有三角陣列和扇形陣列,基本作用都和楔形陣列差不多,但目前匈奴人用的最多的,還是楔形陣列。
楔形陣列由於後麵部分的人數很多,行軍的時候,不易管控,所以匈奴人平時行軍的時候,還是正常的方形陣列,隻有即將發動攻擊時,才擺出楔形陣列。
現在,匈奴人的楔形陣列已成,很顯然,他們即將發動攻擊!
不過和已經形成楔形隊列的大部隊相比,穆嘯風現在更關心的顯然是敵人的偵察兵,此戰勝負的關鍵,就是能否成功讓敵人走入他們精心布置的局中。
穆嘯風的手已經微微抬起,他準備隨時示意李雷生他們出動!
敵人的偵察兵離西側的丘頂已經不足二十丈!
穆嘯風的一顆心,也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勝負,在此一舉!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場上的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那三名偵察兵不再向前,而是已經快速向兩邊奔去!
原來,後麵的大部隊已經開始行動!
看來,敵方的統帥已經耐不住性子;或者,他根本沒把穆嘯風的兩千兵力放在眼裏。畢竟,在他們強悍的重騎兵麵前,又是兩倍兵力的情況下,他們沒有理由會輸!
穆嘯風長出了一口氣,一顆懸起來的心,又重新落回了肚子裏。他在袖子上輕輕擦了擦手心的汗,然後示意已經來到李雷生身後的幾名士兵重新退回去。
在柔軟的沙地上,千軍萬馬呼嘯而過,雖然不會發出如雷的奔跑聲,但那馬蹄濺起的漫天灰塵和那層層疊疊的身影,還是爆發出駭人的氣勢!
好在穆嘯風現在帶領的這支騎兵之前在李敢將軍的麾下效力過,算是見識過一些大場麵,所以並未顯現出慌亂的跡象。
敵人的騎兵越來越近,穆嘯風的一顆心也重新劇烈跳動起來,不過這一次,不再是因為緊張,而是因為興奮!
敵人的士氣高漲,奔行速度越來越快,如果此刻有人在他們的隊伍旁邊,一定能夠感受到一股由馬蹄卷起來的狂風!
並行的三個隊列的第一排人馬,終於衝上了西側那個沙丘的丘頂,但在那一刹那,他們就發現了不對——前麵的斜坡竟是如此的陡峭!
他們想停下來,可是已經不可能;他們想提醒後麵的人,聲音卻被馬蹄聲無情地湮沒!
實際上,也沒有人敢停下來。在騎兵快速奔行的過程中,突然停下來的人,會被後麵的馬蹄踏成肉餅!
不,是肉末!甚至連肉末都留不下來!
所以他們隻能看著自己的戰馬前蹄踏空,然後帶著他們自己一起從坡頂一直滾到坡底——也就是魏三虎挖的壕溝裏!
轉瞬之間,前麵四五排人馬盡數跌落壕溝之中!一部分騎兵直接摔得爬不起來,另外一部分騎兵則是被自己的戰馬壓倒,動彈不得;好不容易有一些沒有摔傷,還能站起來,但後麵的騎兵陸續跌下裏,活活把他們砸了個半死!
或者,死得透透的!
由於匈奴騎兵的衝鋒速度過快,直到第八排的騎兵已經跌落了一大半時,後麵第九、第十排的騎兵覺察到了前麵的危險,於是他們強行勒住馬頭,同時大喊道:“前麵危……”
可惜警醒過來的也僅僅是他們,後麵的人並不知情。他們還未勒住戰馬,後麵的人已經撞了上來,他們一句話還沒喊出來,已經骨碌碌地滾來滾了下去。
如此一來,又是兩三排騎兵跌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