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後,石龍峰上一片寧靜祥和,清風夫婦自七年之前傷愈之後應方同夫婦之邀,在山頂竹園西側築屋而居,與方家夫婦百米之隔守望相助。自此兩家睦鄰友好,寂靜的山頂也多了不少歡聲笑語,方回小兒也有了一位玩伴死黨。
數月前,李家再添一位小公主,一時間沉寂的夜晚除了蟲鳴聲聲,還有一陣陣哇哇哭啼,小女喚做李輕眉,人們更愛喚她乳名囡囡
李青山略長方回一歲,被方回親切喚一聲山哥。
李青山自幼習武,身高體魄都高出方回一截,而反觀方回則是一個皮膚泛黃,瘦的像個猴兒,典型的營養不良。雖是如此他卻是沒少闖禍,常常是被山腰處石龍村的小崽子們打的鼻青臉腫,對比方家夫婦也是一笑置之,任他自己瘋去,自青山來了之後,他與沉穩大氣的青山作伴,打架自此就沒輸過,倒是被惡犬追著咬了多次。後來他們漸漸熟絡,便也成了朋友,不約而同尊青山為首,青山自是不屑,而方回白撿了便宜,得了個二哥的稱號。
兩日後便是囡囡百日,李清風夫婦準備前往上陽郡采買些東西,適時請來石龍村的村民們熱鬧熱鬧,這也算是酬謝多年來鄰裏照拂之情。聞言方回死乞白賴的要一同前往,於是,第二日李清風夫婦攜著青山方回兩兄弟前往上陽郡,行程算不得遠,一日便可來回。
下了山,方回一路興奮的左顧右盼,新奇不已。上了上陽郡的官道,雇了輛馬車,這時方回疲憊的靠著青山的肩膀沉沉睡去,顧不得兩岸青山相對出,子規聲聲啼空穀。
“青山,到了上陽郡,隻管采買所需之物,不可惹事。”說著李清風悄悄望了望鼾聲陣陣的方回,他不苟言笑,嚴肅的對兒子囑咐道。言語之中多有些滄桑感。
“爹,孩兒知道。”青山乖乖答道。
紅日當空已是正午時分,馬車緩緩駛入鬧市之中。
“客人,上陽郡到了。”打馬的老頭聲音略顯嘶啞的說道。
聞言,李清風緩緩起身攙扶起身邊的妻子秦月娥,下了馬車,取出一兩銀子遞給了老人。
青山用力晃醒方回,大喊道:“子嬰,醒醒,咱們到啦!”說完不管方回睡眼惺忪,口中呢喃便把他強行拖拽下了馬車。
方回揉了揉眼睛,抬眼望去,驚呼道:“好大的街道,真繁華呀!”
“走啦。”青山拖著方回,口中催促道,一路小跑追上了前方的父母。心中也是被這高樓林立,人山人海的景象震驚不已。
東市買完食材,又到西市采買布匹,秦月娥想著為家人添置兩件衣物。同時吩咐青山去買點糕點與小禮物,到時贈與小友。
於是兩人結伴來到了上陽郡最為繁華的永寧街。街上車水如龍,往來皆是錦秀華服,陳列的商品琳琅滿目,各式雜耍,演武是層出不窮,好一幅太平盛世的繁花都市。隻見兩人左顧右盼,全然將囑咐之事拋諸腦後,正當兩人著迷之時,一對輕騎縱馬而來,口中大喝:“閃開!”
隻見眾人惶恐,迅速讓開一條道來,排頭的是一個身披鐵甲,腰間配著一把彎刀,肩頭扛著一麵繡著趙字的大旗,胯下高頭大馬也是裝備這鐵甲,颯遝流星般飛奔而來。趙家軍,正是這上陽郡王的嫡係部隊。
此刻,瞬間讓出一條道來的大街上一個約摸四五歲的小姑娘,左手拿著冰糖葫蘆,右手搖著撥浪鼓正踉踉蹌蹌的走著,在眾人的驚呼中她驚慌失措回頭望見遮天蔽日的高頭大馬,駭得跌倒在地,眼見鐵蹄就要踏來,說時遲那時快方回一個翻身將小女孩兒抱起,正欲滾向另一旁,背心一涼,隻聽嘭的一聲,待方回站定回眸,李青山立於馬前,一拳揮出與那鐵蹄重重一擊,閃到一旁。隻見戰馬嘶吼一聲,兩隻前蹄懸空高高立起。
馬上的人險些墜下馬來,堪堪穩住身形,冷哼一聲,嗬斥道:“不長眼的狗東西!”說罷一鞭揮出,直奔方回腦門。
李青山一個箭步衝向前,張來雙臂將兩人緊緊護在胸前。
啪的一聲!狠狠一鞭打在李青山後背,頓時皮開肉綻,李青山咬牙切齒,劍眉一皺,微不可察的輕哼一聲。
見一擊不中,馬上之人心中不快,正欲拔刀下馬,突然一個溫潤的聲音響起:“休的造次,正事要緊!”
為首那人陰翳的眼神盯了三人一眼揚長而去。隊列中一個身著白袍的青年俊逸男子歪頭瞥了一眼李青山,直奔郡王府而去,消失在長街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