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的某一個邊緣地區,茂密的森林,連綿起伏的大山,有零星星的幾個坐落在山村中的小山村。
充斥著的貧窮和落後,這裏麵的人,也許祖祖輩輩的都生活在這個小山村,沒有走出過大山,沒有走出過村莊,甚至百年下來,也許還有的是近親結婚。可是這裏的人淳樸,善良,熱情,也許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沒有知識沒有資源,每日的生活就是麵朝黃土背朝天。
就是他們這樣一群腳踩土地,踏踏實實地幹活兒的農民,現在正在圍著一個小院子。
院子很小,裏麵有一棵棗樹,很多年的樣子,任憑外麵的人吵吵鬧鬧,這個院子裏麵都是安安靜靜,絲毫不會因為外麵的吵鬧,產生一點的變化,就像不知道外麵發生的事情。
這個許多年都沒有人進來過,也從來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就連一個高中生在這裏都算是一個高等知識分子的小村莊,今天就空降了兩個不速之客。
兩個突然而來的人,打破了這個村莊的寧靜,還有,日複一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現在天色已將近傍晚,正常情況下,這個時間段,都是漢子們回家吃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候,可是現在不隻是這些漢子們,連那些小媳婦們因為在院子的門口,像你們張望著。
“你們不回家,在這兒幹嘛呢?”一個杵著拐杖的老頭兒,在一個年輕人的攙扶之下,顫顫悠悠的走過來。圍觀的眾人聽到是老者的聲音,紛紛地側過了身子,給老子讓開了一條道,可見老人在村子中的地位,聲望有多高。
老人眉骨極高,麵容看起來算不上威嚴至極,可是就是不怒自威,更多的是久經滄桑,經曆過大起大落的韻味在裏麵。
“四叔公,您怎麼過來了?”
“四喜說,你們不回家都在這塊兒圍著,和你們說過多少次了,少來這裏走,快快,趕緊都回去吃飯,該做啥子做啥子去!”
村子裏麵的人都習慣叫老者一聲四叔公,其實就是這個村子裏麵得老村長,現在是整個村子年紀最長的人,將近八十歲的高齡,身子骨還算硬朗,說起話來還是中氣十足,年輕的時候就積累下來不少的威嚴,德高望重,在整個村子,甚至是方圓幾裏,說話都是很有分量的。
“四叔公,這院子裏麵來了人,也不知道來了多久了,今天我們家娃在這邊兒玩,看到有人進了院子,記得您說過這個院子不能進人,我們家娃娃就回來把這個事情說了,又怕是他看錯了,所以就想著箱過來瞧一瞧。”
村子裏麵的人都知道,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清楚,這個院子從幾十年前就不允許再進人,就算是那些後輩們也知道,這個院子被看的很嚴,整個村子裏麵就沒有人能夠進去,也就是四叔公自己,都隻是時常的在院子外麵溜達溜達。
也有後輩問起村子裏麵的老人,為什麼不能進去,就像是約定俗成的那樣,這些村子裏麵的老人全都沉默不語,有的也隻是會搖搖頭,然後歎息一聲,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是問不出來什麼,也就不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