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心的距離(1 / 2)

散夥的時候,大家都各回各家,王昭岩和餘笙還有猴子三個人走的同一個方向。

猴子雖然平時看著吊兒郎當的不太靠譜,但是這回卻很有眼力勁兒,大家都走後,他說:“你倆趕緊甜蜜一會兒去吧,我就不打擾了。”

他邊走邊揮手,“拜拜!”

王昭岩牽著餘笙,“你什麼時候去學校?”

餘笙:“十七。你呢?什麼時候走?”

王昭岩:“明天,那邊有些事,我得早點過去。”

餘笙:“哦!”

王昭岩學著餘笙的語調跟著“哦”一聲,“不高興啊?”

餘笙:“沒有,隻是覺得,你離我又遠了一些。”

王昭岩:“那是地圖上的距離,可決定我們在一起的是心的距離。”

王昭岩將餘笙的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目光如炬的看著她,“感覺到了嗎?我的心,隻為你而跳動的心。它永遠不會遠離你,除非生命終止。”

餘笙趕緊捂住他的嘴,“不許亂說。”

雖然說地圖上的距離不能阻隔兩顆心的靠近,但是,離別的惆悵還是籠罩了餘笙整個人。

之前雖然不能見麵也不能聯係,但她總感覺王昭岩就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要想見的話隨時可以見到。

可現在,他去了京都,那就真的是千裏之外了。

空間上的距離多多少少還是影響著我們的心理感覺,自從王昭岩走後,餘笙就天天盼著時間過的再快一些,她想早點回到學校。

雖然那裏也沒有王昭岩,但至少,她是自由的,想他的時候可以隨時打電話。

記得有人說過,能經受住異地考驗的愛情,都是真愛。

餘笙很榮幸自己和王昭岩的愛情要接受此等考驗,雖然辛苦,但卻充滿期待,一次見麵後期待著下次再見,一次分離後期待著再次的重逢。

當所有期待都實現,當所有阻撓都被突破,那時的他們應該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吧。

餘笙一直這樣安慰自己,也讓自己慢慢適應在期待中逐步向前。

若幹年後,當一切回歸平靜,歲月靜好中回想著這些經曆,餘笙得意的告訴王昭岩:“我一直都是對的。”

***

春節過後,又開始新的忙碌的一年,餘笙回到學校繼續享受青春的最後時光,大三後半年一過完,就要進入大四,也就麵臨著畢業擇業的巨大壓力。

王昭岩在京都繼續著自己的事業,建築隊的規模到一定程度,基本就定型了,如果想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要有所突破。

雖然一年多的時間裏,王昭岩在當地已經是小有名氣,但接的都是散活,有些甚至是二手活。

後來通過業內人士,王昭岩了解到,要想發展壯大,必須要有正規的組織機構才行,於是,他動了注冊公司的念頭。

隨著人越來越多,管理上也開始不斷出現漏洞,王昭岩明顯感覺到自己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於是他開始放權,在工人中選出威信較高頭腦靈活的當代班。

老劉首當其衝是第一個被選上的人,他當上小領導後,幹勁比之前更足,事事盡心,處處為老板著想,雖然之前沒有什麼管理經驗,更沒接觸過管理方麵的東西,但也把一個小隊管理的僅僅有條。

初步試驗成功後,王昭岩將所有工人全部分組,每個組分別有不同的負責人,他隻需要跟負責人對接就可以,其他的事徹底撒手不管了。

王昭岩其實不是不管,隻是他覺得自己急需充電,關於管理,關於建築,關於注冊公司,關於理想,關於眼界等等,他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他必須要抽出時間來。

王昭岩報了個成人學校,為了方便上課,他在學校附近租了個房子,就很少回工地了。

偶爾回去工地,老家那幫最初開始跟著他一起幹活的鄉鄰開玩笑說:“昭岩啊,你是不是談戀愛了啊,怎麼不在工地住了?”

雖然工地上的條件不好,但在大家眼中,王昭岩自己的小窩還是不錯的。

也有人說:“王昭岩現在是大老板了,越幹越大,總得有點兒老板的樣子,住好點有什麼可奇怪的。”

王昭岩隻是笑笑,“我在哪裏不重要,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幹好活就行了。”

在下屬麵前,永遠要公私區分開來,即便是再熟悉的關係,工作和生活都要區別對待。

一個好的領導,不能跟下麵完全脫離,但也不能過分親近。

這是王昭岩新學到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

每年的上半年過的總是那麼快,不知不覺間清明已過,那麼五一就已經不遠了。

餘笙回學校後,兩人就靠著無形的電波來交流感情,餘笙每天最期盼的時間就是夜晚九點左右,因為那是她和王昭岩的電話粥時間。

曾經餘笙不是那麼期盼節日,但現在,她卻期待起來,因為她想趁著五一小長假去京都找王昭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