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院士出手,荀真搬家(1 / 2)

羅山鎮溫室大棚裏熱鬧非凡,縣裏的領導、鎮上的領導、張院士的學生、看熱鬧的村民,將大棚裏裏外外都擠滿了。

由於趙燕平的事情,荀真將縣裏給踹了,縣領導憋了一肚子的氣,也沒地方發,不敢動趙燕平,隻能拿關娜撒氣,將她調到一個閑得隻能喝茶的部門去了。

這個時候,中科院的張院士前來詢問合作的事情,如同及時雨一般,讓縣領導們大喜過望,張遠翔提出的條件,他們全都答應,還派人聯係市裏的記者,讓他們在電視、報刊上發表中科院院士來到鄉村支持農民發展經濟的文章,大肆為自己造勢。

今天是雙方合作的大棚正式開張的日子,縣領導們無一缺席,簇擁著市委的趙副書記,來給大棚剪彩。

就權力而言,院士趕不上市委副書記,但就名望和影響力而言,趙副書記與張院士相差甚遠,是以見到張院士,趙副書記非常客氣,客氣得有些過頭了。

剪彩由趙副書記和張院士共同完成。二人拿著大剪刀,剪斷大紅繡球,被身邊身穿旗袍,凍得直發抖的美女給接住了,大棚就算正式開張了。

“張老德高望重,是國家的棟梁,竟然親自來到安定市,真是讓我等欣喜若狂啊!”趙書記說得非常客氣,“方書記和張市長因為到省裏開會,不能親自前來,讓我問候張老,等他們回來,會親自前來拜見的。”

“多些安定市委、市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張遠翔微笑著說,“這次改良土壤的研究非常重要,若是能成,對我國農業發展的作用不在雜交水稻之下,這其中,安定市委、市政府的作用有目共睹。”看見身後的安順縣劉書記、李縣長,張遠翔笑道,“安順縣的支持更是我成功的保證啊!”

這時的張遠翔,如同一位官場上的政客一般,接人待物非常嫻熟,將幾位官員哄得暈頭轉向,對他提出的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都滿足了。。

眾人來到大棚裏,發現地上鋪著一層黑黝黝的厚土。

這就是張遠翔研製成功的高產土,是以荀真大棚裏的土壤成分和元素配比為依據改良的,據張遠翔的學生透露的消息說,西紅柿產量比荀真的大棚的產量還高。

這個消息,比起荀真改良土壤的事情,震動更大,一時間,很多人都在心中打著小九九。

據內部消息說,張院士隻賣土壤,不像荀真那樣,收購大夥兒的菜果,而是任由大夥兒隨便賣,賣的錢都是自己的。那土壤能使用三年,而且,由於是試用,所以,給大家打折扣,五折銷售。

這樣一來,不但縣裏傳出要把與荀真合夥的兩個大棚給收回來的消息,很多和荀真簽了合同的大棚個體戶也都動心了。隻是,他們吸取了劉二的教訓,想先等等看看,要是那種土壤確實好用,那大夥兒就都和荀真解除合同,法不責眾,諒他荀真也不敢欺負天下人。

一股暗流在鄉村裏慢慢流淌著,等待著把荀真一擊必殺的機會。

荀真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不過,他毫無反應,任由下邊的人在那裏議論,那紅燈柿子照樣每天出產,銷售到省裏的各個大城市,贏得了美譽、讚譽,牢牢控製了高端的西紅柿市場。

荀真不反應,不代表沒人不反應。荀家的其他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行動起來。關於劉二的下場,關於那高產土產出的西紅柿的口味比不上紅燈柿子的消息,也在困王村流傳起來。

困王村是荀家的根基,那是絕對不能出事的。

荀天財冷著臉,對荀武說:“你沒問問荀真,他到底是什麼意思?照這樣下去,那些家夥都得造反,咱們的買賣可就黃了!”

“荀真不見我,正忙著搬家呢!”荀武鬱悶地說,“我問了劉若蘭,她說什麼假的終究是假的,成不了氣候,說意誌不堅定的,見利忘義的那些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給清除出去。”

“哦,這小犢子又有主意了。”荀天財一聽,就知道荀真又是在示弱,想利用這個機會,將類似於劉二的那種人給清除出去,同時,也是在立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荀真的技術,就是中科院院士也破解不了。

“從今兒起,大家就不用宣揚什麼了,由得他們得瑟吧。”荀天財心情大好,一拍桌子,“奶奶的,希望那些犢子別利欲熏心,又忘了什麼叫信譽,別再撕毀合同,又要惹老子生氣了!”

深夜,山穀被月色照射得朦朦朧朧的,已經長得能有二十米高的十棵西紅柿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