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昆明之後,西南戰事大局已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找到永王朱慈煥的下落,根據俘虜交待,西軍逃離昆明的時候把他也帶走了,據說是逃往鎮雄一帶,劉體純立刻帶著上萬精銳殺向鎮雄,力求鏟草除根……
湖南戰場上,孫可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命令長沙、衡陽和嶽州等地的西軍同時突圍,向貴州方向撤退。
湖南中部有好幾條大江大河,除了湘江之外,沅水和瀟水都是非常重要的水路,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充足的船隻,西軍撤退的最佳路線是從湘江進入瀟水,然後在常德集結,再從沅水撤往湘西的清水江,從水路返回貴州。
這條路線省時省力,可以把大部分部隊完整的帶回貴州,回到貴州後,還可以第一時間和馮雙禮會師,下一步是攻是守或者繼續向雲南撤退,都有回旋的餘地,可是呂仁青和滕雙林攻占益陽等地後,掐斷了瀟水的水路,常德也變得非常危險,孫可望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從陸路撤退。
一把火燒掉倉庫,孫可望率軍離開長沙,首先向西南方向的湘鄉發起進攻,與此同時,白文選離開衡陽,也向西北方向的湘鄉發起進攻,試圖先把汪晟擊敗,兩軍會師後再從容撤退,汪晟一肩挑兩城,和孫可望、白文選同時展開激戰,死死卡在孫可望和白文選中間,就是不讓他們合流。
經過全麵動員之後,汪晟的兵力大幅增加,湘鄉和湘潭一帶就有大幾萬的部隊,孫可望和白文選加起來,和他也是大致相當,汪晟的部隊新兵很多,孫可望和白文選士氣低落,兩支部隊都有明顯的弱點,連續激戰了幾天,一直難分難分勝負。
這個時候,楚軍其他各部從四周圍了上來,擺出一副就在湘鄉、湘潭一帶和西軍決戰的架勢,孫可望卻沒有決一死戰的決心,更沒有奪取勝利的信心,看到一直無法擊敗汪晟,就主動脫離戰鬥,放棄了和白文選會師的企圖,改為分頭撤退。
不走不行了!
如果繼續打下去,就得把嶽州等地的西軍都調過來,在湘鄉一帶和楚軍決戰,否則就會被楚軍包圍,這兩種情況都對孫可望不利,到時候再想走,就不是撤退,而是突圍,能有多少殘兵敗將跑回貴州,全看運氣。
現在撤退,還可以趁著楚軍的包圍圈尚未合攏,撤往寶慶府,那裏仍然在西軍的控製下,可以接應孫可望。
撤退之前,他還派人通知白文選,讓他從湘南撤退,和郴州、永州府一帶的西軍彙合,從零陵撤往廣西桂林,白文選的處境和他差不多,但是不用翻越湘西的重重大山,隻要退到廣西境內,基本上就能脫險。
至於湘北一帶的西軍,因為不是楚軍的主攻方向,相對要安全一些,嶽州的西軍隻要繞過洞庭湖,就能從常德府一帶退往貴州,除此之外,孫可望還給李定國寫了一封親筆信,在信中一改往日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重敘兄弟舊情,言語中非常客氣,請李定國也盡快從湖北撤軍,回援雲貴。
西軍從雲南出發,遠征湖廣,糧草轉運不易,所以輔兵的數量很多,光是湖南戰場上,輔兵就有十幾萬人,加上五萬餘人的甲兵,總數將近二十萬人,隨著孫可望一聲令下,二十萬西軍顧不上再和楚軍交戰,一起奪路而逃。
湘楚大地上,西軍如同遷徙的獸群,一隊隊,一群群,一股股的向西撤退,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他們就是從這幾條道路向東進軍,向長沙,向衡陽,向嶽州,向郴州等地發起進攻,來時威風八麵,仿佛天下無敵,去時卻垂頭喪氣,猶如喪家之犬。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一場有組織的撤退,孫可望名義上是西軍的統帥,卻隻能指揮從長沙撤出來的幾萬人馬,其他的部隊都已失控,哪怕孫可望自己的部隊,在楚軍的追擊和壓迫下,也是越跑越快,越跑越亂。
沿路之上,各種輜重物資丟的到處都是,大批的輔兵都已逃散,戰兵隻能自己背著沉重的鎧甲趕路,為了爭搶道路和馬匹牲口,各部之間大打出手,動刀子火並的事情屢見不鮮,誰的拳頭大誰就能搶先一步逃走,剩下的部隊當然也不會為了他們,去拚命阻擊楚軍。
亂套了!
西軍各部一天之內狂奔百裏,剛剛離開長沙府地界,部隊就跑散了一半,孫可望一開始還在盡力維持撤退的秩序,可是很快就發現這麼做都是白費力氣,於是放棄努力,帶著還能控製得住的兩三萬嫡係部隊,一路向寶慶府的府城邵陽狂奔,準備到了邵陽之後,再重新收攏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