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最後的願望(1 / 2)

孫可望兵敗身死,消息傳到雲南,雲南各處州縣司衛不戰而降,當初西軍進占雲南的時候,雲南當地的明軍和大小土司紛紛臣服,現在孫可望既然戰敗,這些土司和文武官員都主動反正,重歸隆武朝廷旗下,隻有一些西軍的老部隊奮力突圍,從滇北的麗江府撤往四川,去投奔西軍三王中碩果僅存的李定國。

對於這些突圍的西軍,周國棟和劉體純追殺了一陣,就任由他們撤往四川,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追剿永王朱慈煥身上,永王朱慈煥被一些西軍帶著離開昆明,楚軍一直窮追不舍,最後輾轉逃到滇西的南甸宣撫司一帶,托庇在當地土司的護佑下,暫時失去蹤跡,周國棟知道他就藏在滇西,但是滇西地形複雜,土司的勢力很大,一時不便用強,就在周圍布下天羅地網,同時以懷柔政策招降當地的大小土司,以及前明的文武官員和士紳。

經過一番努力,周國棟孤身入城,終於勸降了大名鼎鼎的黔國公沐天波,兩人結為異姓兄弟,傳為一段佳話,沐天波歸順之後,起到了巨大的示範作用,那些仍在觀望形勢的大小土司和文武官員齊刷刷的投降,周國棟兵不血刃,很快控製了雲南全境,看到大局已定,南甸宣撫司的土司獻出永王朱慈煥,隨即被周國棟以冒充先帝皇子的罪名,在永昌街頭當眾斬首。

為了維持隆武朝廷的合法性,周國棟明知永王朱慈煥是真正的皇子,還是指鹿為馬,斬草除根。

消息傳開,西軍在貴州、四川等地的統治也土崩瓦解,各處州縣司衛大麵積的向楚軍投降,譚嘯、袁宗第等人合力圍攻馮雙禮,馮雙禮連戰連敗,部隊十去七八,殘部也逃入四川投奔李定國。

李定國從湖北撤回四川,走的是三國時期夷陵之戰劉備的行軍路線,劉備當年打不過東吳的強大水師,隻是走陸路出川進攻荊州,路途遙遠,補給困難,在戰略上本來就處於下風,以至有後來的慘敗,千年之後這條路相對好走了一些,但也隻是相對,李定國回到四川之後已然人困馬乏,卻接連收到昆明失守,孫可望兵敗身亡,永王朱慈煥被殺等等一係列噩耗,眼看周國棟已經控製了雲南全境,西軍卻士氣低落到極點,這種情況下不敢貿然發起反攻,隻好停在四川,分兵嚴守重慶和川南各處要隘,暫時割據一方。

與此同時,剛剛占領雲南的周國棟,以及占領貴州的譚嘯,都忙於消化大片的占領區,沒有急於對四川發起進攻。

廣西的劉芳亮、黨守素和賀珍,卻借著楚軍捷報頻傳的良機,橫掃廣西各個州府,西軍軍心潰散,連戰連敗,接連喪師失地,殘部退守桂林等幾座城池,被劉黨賀分割包圍,覆滅隻在旦夕之間。

西南各省的戰事漸漸接近尾聲,汪克凡命令譚嘯、劉黨賀等部,對桂林等地的西軍殘部發起總攻,以求盡快結束戰事,然後調集更多的部隊過江,對滿清發起最後一戰!

……

譚泰兵敗身死,消息傳到北京,八旗勳貴惶惶如喪家之犬,陷入極大的驚恐之中。

就在他們以為形勢已經糟透了的時候,一個更大的噩耗傳來,我大清的定海神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暴斃身亡。

多爾袞的身體本來就不好,這兩年已有燈枯油盡的感覺,隨著前線戰局的急速惡化,多爾袞再次中風,發病後當天晚上就撒手歸天,他臨死之前留下遺命,清廷立刻向隆武朝廷求和,然後撤離北京,退出關外。

多爾袞臨死之時看得很明白,楚軍已經勢不可擋,清廷在關內肯定站不住腳了,如果繼續留在北京,最後難免滅族的結果,所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楚軍停戰,趁早回到關外,還能保住龍興之地,日後東山再起。